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政府网 - 达州市政府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万源 / 人文万源 / 万源故事 / 正文

万源市地方志办公室赴宣汉考察收集地情资料

来源:万源市志办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4-13     点击数: 人次

    4月4日,市志办组织工作人员,会同宣汉县志办工作人员赴宣汉马渡镇考察收集地情资料。此次考察主题为荔枝古道在进入万源境内之前相关沿线的遗迹、遗物及开发和保护利用情况。

    据资料显示,荔枝古道在经平昌进入万源之前,在宣汉的马渡镇境内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文物和传说。马渡也因此而成为荔枝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次考察重点是在马渡境内沿荔枝古道收集相关古迹和文物的资料图片,以及当地政府所采取的开发保护措施等情况。通过考察了解发现,该镇境内遗存了大量的古迹、文物,尤其是现存于浪洋寺的立身男观音摩崖石刻保存得非常完好,已引起国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其他诸如隐于林间草丛的古驿道遗迹、散落于山峦峰谷的拴马桩桩坑、留存于山顶巨石上的蓄水石槽、坐落于谷底岩洞旁供驿卒饮水的幽谷泉等历史遗存十分丰富。据了解,在目前该镇收集的流传在当地的马渡民歌中对荔枝古道亦有相关记录和描述。据该镇负责人介绍,当地政府对荔枝古道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制定了详细规划和方案,并已全面启动实施,今年,当地拟计划投入两千万元用于该镇荔枝古道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前期工作,其最终目标是将该镇荔枝古道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

    通过实地考察,万源市志办收集了该镇境内荔枝古道的相关地情资料,为研究荔枝古道在万源的遗存情况积累了基础资料,学习了解了该镇对荔枝古道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也为万源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荔枝古道 

    “荔枝古道”亦称“子午古道”,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涪陵,连接四川陕西湖北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983,宋代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在其著作《太平寰宇记》一书中,把"从涪陵自万州取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长安二千二百四十里连接四川陕西湖北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命名为"荔枝道",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荔枝古道起源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形成其基本干道。

    2015年5月,陕、川、鄂三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荔枝古道,正式启动了"荔枝古道"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

古道路线

    根据史籍的记载,通过古道踏访,荔枝道的基本路线是自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大竹-达县-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岩口乡、马鞍乡)-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名扬、秦河乡三官场、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龙凤乡、洪口乡、澌波乡)-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定远,越九龙砦(陈家滩)杨家河、司上、罗镇砦-西乡县子午镇,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西安。

    全程1000多公里。《方舆纪胜》云:"当时以马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于路者甚众。"统治者不惜以口福残民,可见一斑。

——以上资料来源于360百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