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政府网 - 达州市政府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聚焦万源 / 正文

万源市青花镇200余亩瓜蒌喜迎大丰收

来源:万源市政府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日期:2018-10-29     点击数: 人次

金秋时节,正是瓜蒌收获季节。10月27日,笔者走进万源市青花镇绿丰家庭农场200余亩瓜蒌产业基地。放眼望去,田野里到处一片郁郁葱葱;走进一看,一只只圆润饱满的瓜蒌好似一个个“绿元宝”和“金元宝”吊满棚架。

来到瓜蒌基地,随处可见群众喜气洋洋采摘瓜蒌的身影,一片繁忙景象。路边的工人们正忙着装车上货,基地里堆满了一袋袋打包好的瓜蒌。

“我们的瓜蒌基地今年还是第一年,瓜果长得非常好,这几天我们正在组织农民采摘,产量估计能达到60多万斤,就是差不多有100多万元的收成。”正在瓜蒌基地指导瓜蒌采摘的青花镇绿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覃兴明对笔者这样说。

“瓜蒌在每年10月成熟,成熟的瓜蒌会有安徽那边的公司来收购,建立了较稳定的销售路线。”覃兴明介绍说,瓜蒌种植、管理和采摘都会雇一些村民帮着做,周边的老人在家没事,也可以来做些简单的活,一天也会有70多元收入。

据了解,绿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覃兴明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家乡希望的田野承载着他创业致富的大梦想。

去年,覃兴明怀揣着创业梦回到家乡,投资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种植瓜蒌。从城市回到农村,从经商转成务农,覃兴明一人扮演工人、技术员、销售员等多个角色,就这样一年的辛苦劳作换来一朝的瓜熟蒂落,绿色的藤蔓上结满了丰收的果实。由于管理精细,今年他种植的瓜蒌亩产可以超过3000斤。覃兴明的一亩地今年能收入6000余元,200余亩瓜蒌更是会给他带来100余万元的收入。

看着金黄的瓜蒌,覃兴明在品尝丰收喜悦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创业之初的艰辛,在疾风骤雨、高温干旱的考验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坚持,凭借一己之力带动着村里的三十余名贫困户携手创业,共同收获。

对于目前面临的困难,覃兴明说:“因为我们现在比较年轻,正在创业阶段,没有什么资本可以抵押的。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缺口。不过,这一点,政府和金融部门已经积极地帮助我们了。”

丰收给了覃兴明继续扎根土地、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还计划兴建烘干房,今后把可以入药的瓜蒌皮和瓜蒌根烘干深加工,把小瓜蒌的效益做到最大。

“扩大一点规模,建个炒货厂,形成一个产业链。对未来,我还是抱有非常大的干劲和希望的。”覃兴明充满信心地说。

覃兴明表示,瓜蒌全身都是宝,瓜壳可以入药,瓜子可以食用,根可以制成天花粉,利用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种一季管两到三年,药用价值高,就连生长在土地里的瓜蒌根也能制成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促进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的药品。200余亩的瓜蒌基地,瓜蒌根的价值就能达到60余万元。果子采摘后,再等两三年就可以把瓜蒌根销售给中药材公司,制成药品销往全国各地,明年还将进一步扩大特色种植规模,届时将惠及青花镇方家梁村与柳花坪村更多农户,助力脱贫攻坚。

到目前为止,绿丰家庭农场瓜蒌种植已辐射带动当地村民60余人、贫困户30余人。正是靠着诸多类似瓜蒌种植产业这样的高效农业项目的带动,使得当地更多低收入农户能够顺利实现家门口就业和致富增收。

如今,覃兴明说200余亩瓜蒌基地顺利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目标,产业采用镇村主体、业主主营、群众参与、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青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花镇将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在现有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极大地增加农副土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有利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发展壮大瓜蒌种植产业,继而带动全镇各类产业发展,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丰收。(马发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