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万源市遭遇暴雨袭击,境内多地降雨量达160毫米,全市52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损毁农作物2000余亩,淹没农房257户,冲毁河堤5000余米,道路塌方3万余方……
洪水来临,万源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学应对、齐心协力共战洪魔;洪水退去,万源市党员干部和受灾群众不等不靠、立刻行动,奋力力打好灾后恢复攻坚战。
争分夺秒 抢修路、水、电
洪水发生,他领着职工翻山越岭查看路毁情况,科学设计重修方案;洪水过后,他带领施工队伍抢修便道,不分昼夜奋战在抢修第一线,身上脸上都是泥和汗。他就是万源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思永。这是广大交通职工参与救灾的一个缩影。
抢修公路
洪水刚刚退去,市委、市政府就迅速打响了一场抢修公路的攻坚战。万源市交通运输局组建4支抢险队,派出20多台机械,对受灾严重的道路、堤坝、河道开展修复加固。经过昼夜施工,6月21日,所有的受灾乡镇全部恢复通车。
党员突击队修复水管
洪水发生后,万源市水务局干部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休周末,昼夜奋战,深入防汛一线抢险救灾。
党员突击队翻山越岭
市水务局机关党委书记邓印春、市乡镇供水总站站长严开红及水利技术人员组成的万源市水务局抗洪救灾党员突击队奔赴竹峪镇受灾现场,与竹峪镇村干部群众联动抢险,为抢通生活用水寻找水源,采取措施,不畏艰辛,踏着泥泞,翻越高山陡坡,对受灾损毁的供水管道进行修复,通过连续抗战了一天一夜,恢复管道共计1800m,使竹峪场镇饮水得到抢通,并于6月24日恢复全市灾区群众安全饮水。
为抢通生活用水寻找水源
由于降雨量大,万源市部分区乡出现了场镇内涝,造成零星低压用户停电,国网万源市供电公司反应迅速,争分夺秒抢修送电,在短时间内让停电用户全部恢复送电,同时该公司加强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全面开展线路通道清理和设备消缺工作,确保了万源电网在此次大暴雨中安然无恙。
损坏的电力设施修上了,冲毁的道路接上了,倒塌的通讯设备安上了。洪水退到哪里,抢修人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为竹峪场镇安装管道
灯亮了,路通了,安全饮水有了,阳光照进了受灾群众的心头。
妥善安置 让群众有“家”可归
“山洪无情,人有情,感谢党和政府惦记着我们,我这辈子永远也不会忘记镇村干部与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帮助与关心!”现年64岁的竹峪镇包台村村民贺泽贵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镇村干部与蓝天救援队洪水发生时为他们站岗值勤,洪水退去后又不怕脏不怕累地为他们清除淤泥的情景。
“汛情发生以来,我们把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放在首位,重点抓好‘吃、住、饮、医’四个方面,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就医,确保让每一个受灾群众有‘家’可归。”竹峪镇党委书记刘峰介绍,竹峪镇全镇房屋清淤860余户,清理道路垮方40多处,抢通电力5段,镇政府累计向受灾群众发放了165件方便面、350件矿泉水、500盒盒饭、30床棉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6月22日至25日,达州市众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壹基金川北联合救灾网络,对万源市受灾最严重的竹峪镇送来了1000件矿泉水、135个家庭救灾箱、44个夏季温暖包,总价值达9万余元;万源市华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送上了800件矿泉水、213件方便面,价值3万余元;渠县爱心志愿者协会送来了45件方便面、30袋大米、600余件衣服,价值2万8千余元;万源市爱家超市送来了300件矿泉水、100件方便面,价值1万2千余元;万源市百家港超市送来了100件矿泉水、50件方便面、10件面包,价值5000余元……
村民修复水毁索桥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从灾情发生的那一刻起,竹峪镇组织医疗人员组成应急小分队,携带设备、药品和相关物资,进驻受灾最严重的受灾严重的街道社区和包台村,开展紧急医疗救援、疫情调查、饮用水消毒监测、环境消毒和防病灭病知识宣传工作,筑起了全镇医疗救护和防疫灭病的铁壁围墙,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受灾群众贺泽贵一家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有饭吃、有地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受灾群众找到了“家”的感觉。截至目前,万源市受灾群众已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基本抢通,社会井然有序。
包台村受灾村民蒋似英一家在家中晾晒被洪水打湿的钞票
“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强化使命担当,坚持防汛与灾后重建两手抓,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遭遇战,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和脱贫攻坚既定任务。”万源市委书记吴晓勇对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充满信心。(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