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政府网 - 达州市政府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提案议案 / 人大建议 / 正文

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号建议办理情况(A)的函

来源:万源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9-10     点击数: 人次

杨明建代表:

    您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历史古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助推全国康养度假旅游地的建议》(第01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文物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文物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目前,全市普查登记文物点569处,纳入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达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万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调整充实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文体旅、公安、财政、住建、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文物保护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全市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协调统筹。层层压实管护责任,落实乡镇行政负责人为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乡、村文物安全管理组织,逐步形成“市、乡、村”三级文物管护网络。

    二、坚持全面统筹规划

    制定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划定保护范围,列出保护清单,明确职能职责,先后对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家俊故居”“固军坝起义指挥部旧址—文昌宫”等一批重要革命历史文物遗址实施抢救性维修保护。同时,编制完成秦河、新店、大沙、皮窝、竹峪、蜂桶等11个乡镇文物保护规划,出台《曾家乡文物古迹保护意见》《万源市古建筑等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对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环境整治、旅游开发等提出规范性要求。

    三、创新文物保护模式

    (一)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文物活起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央视四套《国宝档案》栏目、华西都市报、今日头条APP等媒体渠道宣传全市文物资源现状;拍摄制作《任河》《烟霞山》《大美石窝》《荔枝古道》《红色的呼喊》《我在坪上等您》等人文记录片,并在万源电视台《乡土万源》栏目、腾讯视频等媒体公开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在万源发布、万源电视台和微信公众号以及政府门户网站、大巴山传媒网站及时报道文物保护工作动态、普及文物保护知识,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并主动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二)充分挖掘文物价值。近年来,我市依托本地丰富的文物资源,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人文、科学、艺术、教育等价值,因地制宜开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带动文化经济“双丰收”。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正开展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秦河乡三官场村、玉带乡太平坎村、铁矿镇泥溪沟村入选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秦河乡三官场村入选“四川最美古村落”,玉带乡太平坎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大力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文物保护开发的项目资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精心包装一批文旅精品项目,开展分层分类定点定向招商,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以政策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开发,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维一体的立体开发格局。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新定位,锚定目标,厘清思路,增添举措,有力有序推进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万源市文物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

 

 

                                                        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22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