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太平坎上“彩龙船” 欢天喜地迎新年
元月19日,春节前夕,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展演又在万源市玉带乡太平坎村的解家大院热热闹闹拉开了帷幕。荣登达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彩龙船”,又红火了一把。另外,同时展演的舞龙灯,也让太平坎的群众欢喜了一整天。
这场院坝里的民俗演出,是当地举行的“振兴太平坎春节联欢晚会”的一部分内容。
万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彩龙船”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歌舞,以彩龙船配合富有特色的民间唱腔进行表演,龙船的舞动以丁字步为基准,结合艄公的语言,动作随着鼓乐节奏翩翩起舞。 唱腔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唱腔高亢有力、旋律优美,整个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研究巴人风土人情的活标本,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和艺术性。
太平坎的“彩龙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中,深深蕴藏着大巴山的民民俗文化精神,也是大巴山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这种思想和文化理念,包括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民俗文化也是民族的灵魂。
在春节前夕,太平坎的村民重新展演“彩龙船”等民俗文化,是在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方式影响下,为确保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和保存的有效手段、工具和载体,很好地将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这些活生生的载体上,从而造就一个有独特文化个性和民族精神的文化村落——太平坎。
民俗演出在当地的古民居解家大院进行。解家大院建于清光绪7年,即1881年,大院保存较好。整个大院是由正房、山门、厢房、天井等33间房屋组成,以一楼一底为主,房屋左右完全对称;房中雕花门窗,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小天井,属典型的川东北民居大院。建筑雕刻精美,题材多样,采用了深浮雕、浅浮雕和镂空雕刻手法,展现了川东北民居高超的建筑水平和精湛的技艺,也为研究万源清代川东北民居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史实资料。
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宅院里进行民俗文化展演,天人合一,环境协调,唱腔声声,舞动之间,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那个以耕读为本,礼仪传家,并具有浪漫主义和人文情怀的文化艺术大观园……
(文稿:王迪 摄影:张国庆 张金桂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