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政府网 - 达州市政府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原国省市信息 / 正文

市教育局给“补课风”踩刹车

来源:达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3-27     点击数: 人次

近年来,达州市主城区规模迅速扩张,一些民生领域问题凸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一直低位徘徊。工作做了不少,群众还是“不买账”。201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其中,“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位列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之一。日前,记者从达州市教育局获悉,去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多措并举强力整治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需求,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逐渐形成。

多管齐下正行风

2019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纳入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后,市教育局立即拟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责任清单,并通过媒体报道、教职工大会、家长会、公告栏等方式,对整治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进行广泛宣传,在校园内外公示监督举报电话。

同时,达州市各县市区,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展开整治行动:大竹县组织专人在节假日、城区及中心场镇学校实行三个“20分钟”(早上提前20分钟、中午延后20分钟、下午提前20分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巡查暗访;达川区各个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开展群众约访,局机关各股室开门接访,邀请家长代表组建9个督查组,对辖区各个学校开展明察暗访……在各类整治行动中,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上下一盘棋,形成了市、县统筹联动的良好态势。

主题教育强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表示,在整治“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上,师德师风建设决不能缺位。

去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吹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冲锋号。各地通过强化学习、查摆剖析、整改落实、巩固提高等措施,督促引导教师自觉抵制有偿补课。同时,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查找教育和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建设成让学生认可、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市教育局成功打造出了一批达州“师德名片”: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活动中,我市1个先进集体、2名全国模范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师荣获国家教育部表彰;遴选推荐省级名师名校长15人,师德模范1人;在2019年四川省中小学青年教师“奋进新时代,展示新风采”大赛中,我市2名教师入围决赛,均获得二等奖。

暗访督查治乱象

去年以来,市教育局在整治行动中,抓实暗访督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下狠手抓实反面典型警示。该局从相关科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4个暗访组,不定期对全市学校进行暗访,重点巡查周末和特殊时点有偿补课行为。

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重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暗访督查培训机构38个,掌握培训机构教师信息152人,查获公办学校在职教师4人、民办学校在职教师3人,吸纳在职教师培训机构3所。县(市、区)教科局对查获的在职教师作出了免职并调至农村学校、给予警告处分的决定。对吸纳在职教师讲课或兼职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作出了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诫勉谈话、年检“降等”处理。

去年以来,全市通报违反师德典型案例8起,党纪处理4人,政务处理16人。通过暗访督查,有效震慑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用实际行动正面回应了群众述求。

满足需求顺民意

“造成有偿补课的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家长的课后需求造成的。”市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教育系统积极行动,为满足群众需求,探索课后服务。指导各县(市、区)教科局完成中小学课后服务方案,并在本辖区确定2-3所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作为试点校,全市参与试点学校达40所。

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整治全面推进此项工作。据统计,全市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已达58所,参与学生达50269人。全市明确课后服务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至18:00。课后服务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习惯,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等活动,严禁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严禁在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这些措施有效规范了全市办学行为,使学校乱补课、乱收费等教育不正之风得到遏制,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家长的课后教育需求。□程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