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迟来的《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当总理读到报告这一段时,短短258个字,接连3次被代表委员掌声打断。
李克强说:“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总理读到这一段的中间时,代表委员席上突然响起了掌声。
掌声停息后,总理接着说:“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话音刚落,掌声再次响起来。
这一段的结尾是:“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总理读罢,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这八个字当天中午被国内众多新媒体“重点”圈出。有网友留言:“这句话太暖心了、太给力了。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青山’,只有保住了企业,才能保住我们的饭碗。”
要用改革开放办法,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今年两会前,中国设不设GDP增长目标以及如何设定,成为国内外媒体普遍关注的焦点。李克强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说:“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对此,总理解释道,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李克强说,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有媒体评论道:“不设定具体增长目标,一方面的确显示出今年国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另一方面,也给各地吃下一颗‘定心丸’,不必一味追求数字增长,而是真正把着力点放在‘六保’上。这其实是让发展回归‘民本’。”
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保基本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大篇幅重点阐述的内容。李克强在报告中说,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一家媒体评价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虽然篇幅变短了,但是惠民红包更厚了!”
这些基本民生的“红包”是: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
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
李克强最后在报告中要求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办好自己的事。”
总理说:“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社会活力,凝聚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