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大背景下,我市突破不临边、不靠海等制约因素,以公铁为载体,借船出海,相继开通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成功开辟出“东南西北”四向物流大通道。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向班列”仍实现了常态化开行。目前,我市通过集装箱发送货物超6000箱,货值7亿元以上,合作客户达29家,货物品类超20类,通道经济初见成效。
降本增效明显。我市东向班列成本降低30%至50%;南向班列时效提高20天以上,成本较航空运输降低了30%以上;中欧班列达州专列,较传统公水联运时效提高了20至40天,成本较航空运输节约了三分之一。
产业发展强劲。通道建设的梧桐树效应带动和润、西部物流谷、西南供销冷链等17个重大物流项目成功落户达州,投资总额达133.5亿元。特别是中欧班列的开行,吸引江苏凡雅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迅速在达落户,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客户面向欧美市场。目前,依托以商招商,我市正进一步对接洽谈家居产业园项目。
区域协作深化。我市还借通道效应,发起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联盟,推动川渝万达开五方签署“示范区”口岸物流合作协议和达万、省港投、达钢集团等6方签署新田港建运合作协议,有效叠加达州铁路港和万州水港优势;积极协调成都青白江区给予达州优先订舱、价格最优惠等支持,努力承接其木材加工等产业项目;与广西防城港市共建东盟冷链秦巴分拨中心,密切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以更快捷时效、更实惠价格、更优品质的东南亚农特产品惠及达州及周边市场。(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