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政府网 - 达州市政府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聚焦万源 / 正文

“9.4”暴雨强袭,稳妥安置受灾群众1871人

来源:万源发布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9-07     点击数: 人次

黑云如龙爪,白雨如博棋。地处南北气候交界的万源市,连续经历了近一个月的雨水冲泡,又遭遇“9.4”特大暴雨洗礼,致使当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经济财产损失较大。

据气象信息显示:本轮强降雨从9月4日凌晨3时开始,降水覆盖万源全境。截止6日16时,全市31个站点超过200毫米,8个站点超过300毫米,最大庙坡420.1毫米。

强降雨造成大竹、青花、官渡、草坝等乡镇发生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多个乡镇道路中断、场镇停电、房屋倒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日下午16点,“9.4”暴雨造成全市道路断道370余处,塌方214处,泥石流11处,房屋损毁28间,紧急转移群众6132余人,安置受灾群众1871人。

20210907163098712744704272.jpg

面对汹涌而至的洪水,危急时刻,全市党员干部挺身而出,逆峰而行,极速奔赴抗洪一线,科学组织抗灾救灾,众志成城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警报就是指南。面对“9.4”暴雨,万源市紧急落实省、达州市防汛减灾调度会议精神,立即组织气象、水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紧急会商,并与通江、平昌、城口、紫阳等周边县市共享气象信息资源,科学研判,提前预警。及时通过手机短信、监测预警平台、官方媒体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适时发布学校停课、农村客运停运等指令。严格落实市级领导挂包责任、乡镇党政“一把手”属地责任、重点区域责任人驻点责任和群众转移避让责任“四个责任”,市级领导坐镇调度、一线指导,合力共筑防洪救灾主心骨。

 20210907163098718918007105.jpg

国道210线青花窝窝店村瓦厂溪、桑树湾道路被淹、长坝镇董家梁村春坪等路段塌方,国道347东风岩等处发生泥石流,目前两条道路中断;省道河平路、原罗通路等道路多处塌方;草坝前往新店道路被水冲毁……“9.4”暴雨造成境内国省干道、农村公路大范围塌方、水毁,部分乡镇一度被困,成为孤岛。

冒雨出征,全力保畅。交运部门紧急出动抢险人员650人次,挖机、铲车等机械设备692台次,冒雨抢修,不间断作业,全力保障抗灾救灾通道。6日16时,除省道S302线K185+600(小地名:魏家镇大塝上村老屋组)还在抢通,其余国省干线均已恢复畅通。各乡镇也紧锣密鼓,对辖区农村公路展开了保畅抢通工作,部分受损严重无法抢通的路段,已经实施了警示提醒。

受多日持续性暴雨天气影响,9月5日下午1时许,万源市大竹镇荆竹园村发生大面积泥石流,受威胁区域群众111户318人被全部提前转移,并成功救出一名被困女孩。

受山体滑动影响,6日12:20左右,大竹镇岚溪村何希春等5户20人的5间两楼一底的房屋垮塌,受威胁区域人员已提前撤离疏散。

“9.4”暴雨发生后,万源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全力做好受威胁区域人员的疏散撤离和转移安置。并紧急采购一批防汛应急物资,通过铜锣、喇叭、手摇报警器、照明灯、对讲机,做到预警信息先发一步、受威胁群众先撤一步。

大竹镇让受灾群众统一住进了学校,并备足了生活物资,让大家有了温暖的“家”;紫溪乡腾出办公桌,为受灾群众搭建起了临时“床铺”,让大家有了气派的“家”;官渡镇把受灾群众安置在了场镇宾馆,并配好了丰盛的饭菜、热水,让大家有了安逸的“家”。

20210907163098725185803309.jpg

“9.4”暴雨中,各地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把最温暖的地方、最感人的场景都留给了受灾群众。通过集中安置、投亲靠友、临时救助等措施,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让他们后顾无忧,心里无伤。同时,全市迅速集结35支应急抢险队伍1000余人,武警大队、消防大队、蓝天救援队等已经集结待命,达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13人已奔赴万源,各项应急物资、生活物资已全部保障到位,共同做好群众最坚实的后援。

目前,暴雨已经停止,河道水位逐渐恢复正常,全市干部群众正全力投入灾后恢复工作中,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总体平稳。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中。(陈本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