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刚委员:
您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畅通便民诉讼,为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司法保障服务的建议》(第076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法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最根本、最稳定的保障。近年来,万源市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理念,找准司法服务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三向着力,优化诉讼服务“大环境”
一是优化资源整合。开辟案件立、审、执各环节“绿色通道”,梳理制定涉企案件处理流程,全链条提供流程指引服务,确保涉企案件在立案、送达、排期、开庭、执行等各项流程无缝衔接,有效降低民企解纷成本。二是强化归口审理。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整合窗口功能,设置执行、多元化解、立案审查登记、审判辅助事务中心和信访窗口五大业务办理区,确保案件办理归口归类处理。创新“四次分流”模式,根据案件难易程度分别流向人民调解员、速裁庭简案团队、速裁庭难案团队、后台繁案团队,真正实现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三是突出网络赋能。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持续完善“互联网+”模式,纵深推进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将解纷资源通过“一张网”来整合、“一个庭”来集中疏导,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集中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步”,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市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成功率88.15%,诉服业务评价满意度达90%以上。
二、三端发力,打好诉源治理“组合拳”
一是源头治理抓前端。扎实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充分发挥法院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推进诉讼服务资源力量下沉,加强与基层组织对接,积极融入社区乡村、综治网格等基层平安“细胞”,全力做好源头防范。截至目前,调解平台基层治理单位入驻比达600%,平台调解化解成功率达87.4%。二是实质解纷疏中端。将庭前调解、判前调解、判后督促履行、释法说理贯穿案件始终,运用保全措施、小额诉讼程序、诉讼费减缓免政策,减少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为企业抢时间、减风险。三是善意执行稳末端。在立案、保全、审理、执行等全过程和司法公开、审判管理等各环节对涉企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认真评估,对有履行能力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避免简单采取强制措施,主动提供履行的机会,在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护航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推动“两难”变“双赢”。
三、三员聚力,夯实安商利商“硬支撑”
一是当好合规经营“指导员”。建立健全民企法律体检机制,制发《企业风险提示书》,指导企业依法规范劳务用工、合同履行等,定期向有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风险预警,推动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二是当好重点项目“护航员”。定期走访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把准企业司法需求,定期分析涉企案件情况,全面深入纠纷隐患,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法律保证。三是当好涉企法治“宣传员”。联合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企业开展法律培训,提供“菜单式+定制化”法律咨询、法治宣讲、法律体检等服务,切实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坚持问题导向,因需施策,靶向发力,以务实举措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司法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万源司法工作的大力支持!
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