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委员:
您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挖掘气候资源助力万源发展的建议》(第041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气候资源禀赋是支撑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近年来,我市持续挖掘本地气候资源禀赋,探索气象服务新模式,以高质量气象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一、关于“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提高联动防灾减灾能力”建议
一是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现场实时跟踪监测气象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实况,更新预报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最精准的预报和精细的服务,以科技信息力量实现高质量防灾减灾,在“7.10”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实现零伤亡的优异成绩。二是全力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气象监测站点建设落户万源,已争取到农业气象站点项目,建立两套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分别位于魏家镇硒山云顶茶业园区、玉带乡太平贡米水稻现代农业园区,采集气温、降雨、风向风速实时气象数据,用于分析茶叶各项指标以及园区防灾减灾工作。
二、关于“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是强化项目服务管理,为万源市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专题服务,含中长期天气趋势、短期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临近预报等服务产品,全过程为项目施工提供气象数据,有效推动了项目实施,缩短了项目工期。二是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保障,通过专题气象服务等气象技术手段,为石塘、白羊、魏家等茶园富硒茶产业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助力农业增产增收,奋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关于“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促进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我市积极推动“气象+旅游”融合发展,根据各季气候趋势,制作专题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为文旅产业发展打出了“金字招牌”。目前万源已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巴蜀气候康养地”称号。进一步促进绿色产业创新发展,为推动官渡镇风能资源和全市太阳能资源调研,及时提供中长期全市风力、日照等统计数据,为推动新能源产业落地万源提供基础服务。
下步,我市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然优势,持续挖掘气候资源,利用“天然氧吧”品牌效益,加强气候资源评析,制作气象服务专报,以精细化的专题服务助力万源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气象工作的大力支持!
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