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政府网 - 达州市政府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提案议案 / 政协提案 / 正文

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82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4-10-23     点击数: 人次

林厚亁、邓间、胡运海委员:

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茶叶资源优势,突破性发展夏秋茶产业的建议》(第08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我抢抓发展机遇,高起点谋划、内涵式发展、全产业链对接,强基地、深加工、树品牌、促融合,以小茶叶描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文章。全市茶园总面25.2万亩,产量8600吨,茶叶综合产值18.9亿元。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四川茶业十强县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立足高山、富硒、有机三大优势,围绕打造中国硒部茶园走廊,高起点编制《万源茶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按照户种茶、村建厂、乡有市模式,着力建设以草坝镇、青花镇、大竹镇为节点的古茶区时光轴,以现代茶业、富硒茶园、生态茶品为支撑的三大示范区。以富硒茶叶为核、以秦巴文化为魂、以现代科技为本,着力建设集茶叶科研、茶叶生产、茶叶加工、产品销售、茶园观光、文化体验、茶艺培训、硒部论坛等茶文旅业态于一体的茶走廊。把茶叶发展融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战场,把90%贫村、重点帮扶村纳入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一乡一茶园、一村一基地工程,将基地建设、精深加工、茶叶销售与脱贫(贫困)群众实行深度利益联结,做到环环相扣。2018年以来共带动1.35万户(脱贫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二是注重集群发展。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坚持小群体与大规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等带动作用,全力做大产业集群。大力推行返租倒包”“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培育茶叶企25家、茶叶专合社26家,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连片布局茶苗培育、种植于一体的高标准示范茶园,成功打造茶叶专业42个、基地乡镇26个,建成3个万亩茶叶示范区。抢抓浙川东西部协作大好机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股权量化、保底分红模式,依托茶叶企业集中成片实施茶叶基地建设,2018至今,建高标准茶叶基地3.16万亩,集中分布在石窝、草坝、白羊、石塘等14个乡镇44个村。三是持续全位赋能。坚持产业+”理念,完善配套服务,做足小茶叶文章,撬起大产业。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齐头并进,加速产业、产品、产能融合互动,培育标准化茶叶加工36家,建成清洁化生产线115条,年茶叶加工能力达15500吨。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和加快选育地方优良品种,形成良种选育、繁育、推广相结合的良种繁育体系,目前,适宜本地栽植的国家级良种福选九号名山131”和万源本地选育的省级良种巴山早蓬勃发展。引进的黄金芽、黄金叶、安吉白茶、龙井43等特色新品种大放异彩。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成功举办巴山青首批授权使用企业签约仪式,按照五统一分模式(统一品牌商标、统一对外宣传、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范、统一行业管理,分企业生产销售)抱团闯市场,组织企业参展参会,提升茶叶竞争力。目前,万源拥有茶叶驰名商1个、有机茶产品认证3个。在202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万源富硒茶品牌价值19.98 亿元。深入挖掘万源千年茶文化底蕴,提炼形成以茶立德、以茶力行、以茶励志、以茶求同、以茶促廉村规民约,建成巴山富硒茶史馆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思路,建成3条茶旅融合环线。年接待游客量达5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近50亿元。茶旅融合产业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市持续加快茶业基地建设,提升茶叶加工技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推动市场升级拓展,带动整个茶产业快速发展,真正实现小茶叶富一方百姓,大产业促乡村振兴的愿景。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茶叶工作的大力支持!

 

 

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10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