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稳定经济运行和保障社会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变化,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三保”压力剧增。万源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将“三保”作为我市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三保”底线思维,确保“三保”万无一失,筑就“三保”坚实堡垒。
一、财力首位安排“三保”预算,不留缺口。我市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对各单位一般性支出,严格审核,精准压缩,腾出更多的财力确保“三保”支出足额安排。根据省厅印发的《2023年四川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测算范围和标准》,2023年我市“三保”需求为22.15亿元。截止目前,我市可用财力为23.92亿元(其中: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6.5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亿元),已足额预算安排“三保”预算22.26亿元,从源头上全力保障“三保”支出不留缺口。
二、库款首要用于“三保”支出,不挪他用。今年来,我市强化“三保”预算执行监控,每月留足库款资金,优先用于“三保”等刚性支出后,剩余再用于其他支出事项,确保“三保”资金安全。截止9月底,我市全年“三保”支出总计达15.9亿元,除乡村振兴民生领域项目支出进度稍低于序时进度外,到人到户“三保”支出进度均快于序时,其中“保工资”支出进度达到84%以上,“三保”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三、长期坚持夯实“三保”基础,筑牢基石。一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以防“三保”外风险。今年以来,我市累计清理盘活存量资金0.85亿元,用于全市应急、重点项目等临时追加事项,确保尽少占用本年财力,更多用于“三保”。二是持续培育税源,增强未来“三保”自我保障能力。按照我市发展定位,努力深挖有潜力产业,培育税源经济,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提升财政自给率水平,从长远谋划增强支出保障能力。
(万源市财政局李永尚,1888098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