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战足音盈盈在耳,奋战步履铿锵有力。近日,万源市城乡环境治理系统按照万源市委、市政府“拼战万源拉满弓”总要求,以“拼战”之势,在全市开展“奋战三个月 f 城乡大清洁”行动,着力解决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素质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面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城乡环境大变样、城乡形象大提升”三大目标,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经一周的整治,各地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初见成效。
全市“一盘棋”,吹响环境治理集结号。11月12日,万源市委书记调研城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工作。同日,市委分管领导召开“奋战三个月让城乡变清洁”专题会,下午,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城区综合治理推进会。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密集调度,吹响了环境整治集结号,要求全市各乡镇、市级部门,要充分认识“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民生”的重要意义,要主动跳出“抓环境就是打扫卫生,抓环境就是清理垃圾”的认识误区,要主动担责尽责履责,苦干实干巧干,保证各项整治措施落地落实,保证整治有力有效;市治理办要强化督查督办,坚持“季度曝光”不动摇,强推环境治理提质增效,保证在年底前,全市城乡面貌得到高质量提升,不仅为群众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城乡环境。
敢啃“硬骨头”,打响市容整治大会战。市容市貌事关城市形象,涉及面广,特别是一些“乱象”,整治难度较大。此次行动,我市以市容市貌整治为开端,市综合执法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交警大队、市城发中心、古东关街道办等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发扬啃“硬骨头”精神,全面打响市容市貌整治大会战。一是强力整治户外广告。对城乡主次干道两侧的破旧广告牌匾等逐条(块)进行整治清理,对违章设置、有碍观瞻和擅自悬挂摆设的各类广告、条幅、招牌、宣传牌、指示标志进行整顿拆除、整改更新。截至目前,已排查户外广告和招牌7609处,责令整改397处,拆除破损广告328个。二是规范集贸市场。“二层岩”,是周边居民多年来自发形成的自产自销市场,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更是阻碍人车通行,我市按照“疏堵结合”原则,规定时间,将药树坝大桥至河西大桥段的河边划定为居民自产自销市场,不仅提升了城市烟火气,“二层岩”段的人车通行能力、容貌秩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三是重拳整治交通乱象。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警力分片分段,对城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持续整治,以高强度的管控,形成严打、严防、强管、强控的高压态势,提升路面整体管控效能,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风险,提高路面通行能力。行动以来,共查扣无牌无证摩托车49台、非法营运摩托车11台,处罚摩托车未戴头盔75个,拆除摩托车违法加装遮阳伞85个,处罚机动车违停467起。四是规范各类标识标牌标线站台等。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对行业内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梳理并快速加以整改,开展行动以来,规范公交车末端停靠点3处,重新设置公交站台2处,更换交通标牌6处,划定交通标线12处,更换路标路牌28处,修复破损路面2万余平方米。五是打通微循环,拆除地锁隔离桩。为进一步规范停车设施设置,营造整洁、有序、顺畅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在保障安全情况下,全面拆除人行道、消防通道、广场等公共区域内的地锁69处、隔离桩182个、隔离栏216米,还路于民,满足非机动车通行停放需求,构建安全和谐城市空间。六是规范设置垃圾收集容器。针对城区、场镇垃圾收集容器存在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问题,按照“减量、分区、规范”原则,坚持“不必要不设置”要求,取缔了城区主干道、主街区的勾臂箱12个、大型垃圾桶18个、增设果皮箱68个、规范设置四分类垃圾桶8个。
守住“责任田”,打好乡村治理阵地战。全市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拼战万源拉满弓”总要求,以本辖区为阵地,以环境整治为责任,迅速开展开展“奋战三个月 f 城乡大清洁”行动。一是全面开展乡村“大清扫”行动。对辖区保洁面进行全面清扫,确保路面无零散垃圾,绿化带内无白色垃圾,垃圾池无外溢垃圾。二是全面开展乡村垃圾“大清运”行动。做到主要街道垃圾随产随清、乡村垃圾日产日清,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开展死角垃圾大清理,坚决杜绝随意填埋和焚烧垃圾。三是全面开展牛皮癣“大清除”行动。及时清除主次干道、场镇街道、背街小巷、办公区域、居民小区、搬迁安置点等区域的“牛皮癣”小广告。四是全面开展农贸市场周边“大整治”行动。对农贸市场周边进行全面清洗,清除地面垃圾和油污。加大垃圾清运频率,确保市场周边垃圾随产随清,市场周边环境清洁,地面干净。五是全面开展河道垃圾“大清理”行动。加强河道清洁管理,确保河道水面、沿岸无白色垃圾、树挂垃圾、飘浮垃圾。行动以来,全市开展大清扫行动4次同,清理垃圾200余吨,清除“牛皮癣”2万余处,整治农贸市场16个,清理河道垃圾50余吨,全市乡村面貌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