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焦重点堵点,死角盲区“一处不漏”。持续加大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整治力度,累计清捡田间地头、河沟道沿岸白色垃圾20余次,全覆盖清理“牛皮癣”广告、破旧横幅50余处,完成飞拉乱搭“蜘蛛网”规范整治4处,清除路肩占道种菜泡沫箱、啤酒箱100余个,规范公路沿线柴草、秸秆堆码40余处,新建及疏通排水涵管、沟渠6处,完成村社道路“三清”23条、22.6公里,帮助并引导群众常态维护房前屋后环境卫生。
(2)紧盯全域全线,脏乱污堵“一个不放”。持续深入开展“五大规范”“五项清理”“三清三补”等专项行动,累计组织公益性岗位、志愿服务队、脱贫劳动力等300余人次,规范清理水沟及边坡51.6公里,维修整治破损路面 1.1 公里,及时清理塌方11处、600余立方米,新建及修复挡墙3处,增设警示标志5处,整治违规搭建40余处,开展垃圾清运转运50余次;完成设施设备维修整治、调试投用,实现污水处理厂达标、高效运行。
(3)立足常态长效,重拳整治“一刻不松”。研究制定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将责任落实、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村两级逗硬考核;建立“定期集中清扫、常态保洁维护、按周检查通报”工作机制,将保洁力量以村为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累计印发环境治理专项通报类文件5份,高质完成上级督查反馈、本级自查发现问题整改40余个;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宣传教育活动12次,不断凝聚干群参与环境同治、卫生共护的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