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情况和下一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一是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宪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宣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依法治市取得的重大成就,达州市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二是开展“谁执法谁普法”活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压实普法主体责任;开展“宪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网络”活动,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依宪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培育青少年学生宪法意识、国家意识、规则意识,宣传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基层依法治理,增强企业规范经营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以及促进宪法精神的网络传播,累计开展24余次;开展“法治赶场”活动,每月组织安办、司法所、市管所、派出所、律师等开展一次赶场活动,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发放法律小册子,解释提出的问题,累计开展12次。三是组织培训教育,加强普法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学法考试;落实5名执法人员办理证件、依法依证执法,加强执法人员各系统各领域法律法规学习,提升执法人员依法执政,保证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引导城乡居民走近宪法、学习宪法、拥护宪法;培训“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四是化解矛盾纠纷,学“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坚持矛盾纠纷化解“三三制”原则,充分发挥镇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按照镇半月一次、村每周一次的频率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抓好源头防控,积极预防和化解,有效避免矛盾升级,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累计化解120余起,上报典型案例1件,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和化解不了的问题,做好解释稳控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知识薄弱。一是镇村组三级干部虽拥有一定法律法规知识,但整体上缺乏法律法规知识,更多的是拥有农村工作经验,从事基层工作能够得心应手,但从依法治理现代化角度来看,就捉襟见肘,不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的生活需要。二是配备的法律明白人和专职调解员、网格员大多是镇村组干部、当地群众,没有系统性的学习法律法规,无法有效的提供法律法规知识。三是聘请的法律顾问,能够为镇村组提供法律帮助,但因佣金较低,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镇村组工作,无法有效提供法律援助,无法更好为人民服务。四是镇综合执法队伍,虽取得执法资格,但从无执法知识;虽拥有执法权力,但从无执法经验;虽执法权力下放,但从无专业指导,从事工作也是无能为力,力不从心。
(二)群众认识参差不齐。一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高于镇党委政府的实际能力。因社道路、入户路不通就认为是镇村干部懒政庸政怠政,认为是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因项目建设占用土地就认为是政府乱整干部乱整,认为是以公谋私公报私仇。但是大多人群众还是能够理解党委政府,支持党委政府,同心同力。二是群众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多增宽。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多人从自媒体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但部分群众受知识面的局限,把所谓的正能量当正义理解,把所谓的法规政策当箭牌使用,把所谓的国际形势当国家安全,无法辨别真假,加之网络新型诈骗盛行煽动群众,仍然存在上当受骗的情况和片面理解的情况。三是部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缺乏,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欠缺,思想角度和思想认识不足,导致不能正确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下一年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执法人员、普法队伍、宣传队伍参加法律法规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和法治素养。
二是优化法律服务资源,积极引入法律专业人才,加强基层法律服务站点建设。
三是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