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三个聚焦”全力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绩效
  •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8-11-12
  • 点击数:人次
  • 2018年以来,万源市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总体思路,切实抓好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项目的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强化过程监管,确保资金投放精准、使用规范、公开透明,全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聚焦统筹整合,确保资金投放精准

    一是实现多个渠道引水。编制《万源市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明确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原则和办法。由万源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决策部署,财政部门汇总编制资金来源计划。2018年,全市共统筹整合中央财政涉农资金、省级财政涉农资金、达州市财政扶贫资金和万源本级财政存量资金3.7亿余元。具体包括专项扶贫、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林业改革、农业综合开发、深度贫困村建设等涉农资金。二是实现一个池子蓄水。将整合的资金进行统筹管理,纳入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锁定2018年“80个贫困村退出、15562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统筹安排项目,发挥聚合效应,确保年度整合资金支出进度达80%以上。三是实现一个龙头放水。按照“对照标准、缺啥补啥”原则,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达标指标建设,由万源市脱贫攻坚办、财政、交运、水务、农业、住建等涉农部门协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经万源市政府审核批复,由万源市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进行预算调整审查,确保资金精准投放到村组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产业培育及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领域,让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聚焦制度保障,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一是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出台财政涉农整合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制作项目实施流程图和报账流程图,严格行业部门勘察设计、政府招投标、乡村验收等程序,要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度,其他财政涉农资金实行实施单位报账制度,到户类项目补助资金则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助到户。二是建立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明确项目实施单位的主体责任,负责项目实施、档案管理、资金报账及后续管护;明确交运、水务、农业、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责任,负责审核论证、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及竣工验收;明确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核查责任,负责预算评审、资金结算、审计和督查。三是建立“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从财政、交通、水务、农业、审计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小组,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实现“一站式”协调服务,负责项目业务指导、监督检查、验收考核等具体事务,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实施有序高效推进。

    聚焦过程监管,确保资金公开透明

    一是突出群众全程参与。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从项目选定、规划、到实施,实行群众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全程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施公开透明。二是突出逐级核查验收。项目完工后,首先由村民代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财政所长、乡镇长等“七方主体”逐级自查验收;其次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随机抽查验收,按受益对象户的5%进行抽查;再次,根据资金额度,50万以上的工程类项目由市级质监部门质量检测,出具质检报告,层层从严把关,确保工程质量。三是突出过程公开公示。出台《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细则》,坚持全面公开与分级分类公开相结合,实行县、乡、村三级公告公示,建前、建中、建后全程公示,坚持“谁分配、谁公开,谁使用、谁公开,资金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运用村务公开栏、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载体和方式,强化村级对财政涉农整合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资金使用等公开公示,公示时间均为30天或30天以上,公开资料纳入项目档案管理内容,充分保障贫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在阳光下运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