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万源市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民营企业帮扶深度贫困村工作,借助30家民营企业优势资源,聚焦30个深度贫困村发展短板,坚决打好“硬仗中的硬仗”。
聚焦对接联动,优化企业帮扶软环境。实现政企有效对接,抓深抓细抓实服务保障,协调推进深度贫困村帮扶工作。一是开展精准对接,建立帮扶企业、帮扶部门、乡镇、贫困村和贫困群众“4+1”协同机制,全面摸底深度贫困村基本情况,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务工、捐资助学等领域,分门别类建立“项目需求库”,加强规划对接、企地对接,确保帮扶对象、帮扶内容、帮扶方式和帮扶成效“四个精准”。二是优化服务环境。健全县级领导牵总、帮扶企业主力、县级帮扶部门主推和乡村主抓“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扶贫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帮扶规划落地实施。通过政府协助企业、金融机构支持企业、企业链接市场等方式,构建助推脱贫、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实现群众脱贫与企业发展双羸。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借助“十佳帮扶企业”“十大扶贫好人”等活动,讲好企业扶贫故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营造扶贫向善的社会氛围,示范引领更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充分运用“道德讲堂、农民夜校、身边好人榜”三大阵地,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创业。
聚焦产业扶贫,对症问题短板拔穷根。找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力抓好产业扶贫,着力实施“造血帮扶”。一是立足贫困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不明的问题。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石窝镇兰草溪村土壤肥沃、稻田连片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糯稻,致力打造高山生态有机糯米基地。二是加强技能技术培训,着力破解自身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难题。天王牧业集团组织紫溪乡养殖户代表前往集团养殖基地、饲料生产基地参观学习,同时,面向全乡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深入讲解生猪品种选择、饲料配比、疫病防治、养殖环境整治等方面内容。三是设立扶贫基金,着力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缺口难题。航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大沙镇桂花村投入资金16.5万元,解决96亩木瓜产业种苗款。四是搭建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平台,着力破解产销对接难题。针对钟停乡红沙梁村农特产品销售难题,达州绵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其下辖的达州红星超市设立“钟停农特产品专柜”,大量采购当地农副产品。目前,一新实业、航达钢铁、福建商会、成都达州商会、汉田农牧、南方医院、东汉醪糟等企业已向对口帮扶村送去资金共计98.5万元。
聚焦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落地见实效。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原则,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推进扶贫项目落地落实。一是加强资金过程监管,健全完善帮扶项目实施和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台账,强化全领域、全过程跟踪监管,深入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大检查,采取自查自纠、重点检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工作全覆盖。二是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公告制,设立监督平台,及时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阳光村务公开平台”公示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公开举报电话,并设立意见箱及咨询台,接受帮扶企业和群众的监督。三是强化问责问效力度,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理念,事前环节注重目标制定,事中环节注重预算执行和评估,事后环节注重评价和结果运用,确保帮扶项目和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