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财税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脱贫攻坚、绿色崛起”两大核心任务,狠抓增收节支、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基本保障序列,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提质量、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一、1-6月财政收支情况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429万元,占年初预算的49.75℅,同口径增收2,643万元,增长14.0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341万元,同比增收3,504万元,增长35.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26℅;非税收入完成8,08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74℅。
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部门完成6475万元,为预算的56.20℅,同比增收2571万元,增长65.86℅;地税部门完成8678万元,为预算的38.72℅,同比增收1287万元,增长17.41℅;财政非税收入完成6276万元,为预算的68.67℅。
2.基金收入完成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458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13℅,同比增收360万元,增长32.79℅。
(二)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1-6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85,363万元,为预算的69.65℅,比去年同期增支21,855万元,增长13.37℅。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597万元,为预算的53.5℅,同比增支2,349万元,增长44.76℅。
(三)预算执行的特点
1.财政收入小幅增长,完成达州半年任务。2018年上半年,财税部门认真分析研判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截止6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429万元,占年初预算的49.75℅,同口径增收2,643万元,增长14.07℅。全市财税征收工作开局良好,完成达州市下达收入目标任务,收入增幅排名全达州市第2名。
分产业看:第一、第二、三产业税收均衡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第一产业入库49万元,同比增长145℅,占比0.13℅;第二产业,如:华新水泥、万源供电公司等入库12387万元,同比增长33.36℅,占比33.87℅;第三产业,如:万源农商银行、人保财险等入库24133万元,同比增长27.71℅,占比65.99℅。第二、三产业税收结构比为33.4:66.0,产业和税收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2.非税收入占比下降,财税收入质量提高。2018年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429万元,其中税收完成13,34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26℅,增长35.62℅;非税收入完成8,08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74℅,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我市财税收入质量提高。
3.财政支出进度加快,民生项目保障有力。1-6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85,363万元,同比增支21,855万元,增长13.37℅。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增幅明显,支出比例达80℅,有力地保障了民生、重点项目以及脱贫攻坚支出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可持续骨干税源,税收征收后继乏力。今年上半年,煤炭、砂石行业、房屋建筑行业的复苏,在税收中占比较高,但容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市场波动影响,且我市房地产行业趋于饱和,后继乏力;现代服务业税收总量不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仍然不足;新兴产业和新增税源仍在培育中,高增长的可持续性不容乐观。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以及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降低(从17℅降至16℅)、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标准(由年销售额标准50万元、8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等降费减税措施,也将影响财政收入的持续高增长。
二是非税收入持续增收空间有限。虽然近几年非税收入大幅增长,但非税收入持续增收空间十分有限。一是非税收入增收来源单一,当前非税收入增长主要依赖国有资产(资源)转让等一次性收入,缺少新的增长点。二是受继续实施简政放权,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的影响,非税收入面临诸多减收因素。三是非税收入已连续多年高增长,收入基数过高。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收入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管控,严防“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规范税收秩序,提高增收后劲,促进税收收入平稳增长,切实提升收入质量。
二是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资金安排序列,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落实脱贫攻坚。
三是防范财政风险,增强风险意识。积极开展资金安全日常监管,正确处理发展和举债的关系,努力置换旧债,防范债务无序上涨,有效降低财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