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统筹做好各项民政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民政在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前沿阵地和基础平台作用,依据《四川省民政厅关于确定攀枝花市仁和区等8个县(市、区)为加强基层民政力量工作试点单位的通知》(川民发〔2017〕7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民政工作水平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全年组织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全市52个乡镇定期、不定期组织村(居)工作人员进行轮训,每年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培训内容包括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法治培训、警示教育等,切实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能力素质、业务水平、服务水平和廉洁意识。
(二)明确工作职责,提高责任意识。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工作机制,各乡镇和村(居)委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体制机制。各乡镇、村(社区)干部主要负责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养老服务、残疾人两项津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优抚对象服务管理、村(居)民自治、村(居)务公开、殡葬改革、婚姻登记等业务,各乡镇、村(社区)干部工作职能职责明确,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民政工作执行力。
(三)找准试点重点,提升服务水平。为充实基层民政力量,培育本地社工人才,提高“三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在省民政厅大力关心支持下,引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基层民政公共服务作探索性试点,我市将茶垭乡老洼坪村、太平镇新华社区、太平镇燎原社区作为“三区”计划试点村(社区)。目前,以上村(社区)已投入40余万元。在基层低保评定、录入,社区治理,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心理疏导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完善阵地建设,丰富百姓生活。为进一步丰富老百姓生活,我市不断加大村级资金投入,对茶垭乡老洼坪村、官渡镇青岩坝村、皮窝乡中坝村投入资金100万元,设立了图书室、农民夜校、公共活动场所等,完善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五)加强部门协作,提升工作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全市各相关部门按照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把民政工作融入部门出台的政策之中,为民政工作落实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并利用城乡社区治理、加强乡政府能力建设的契机,设置“政务服务窗口”,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提高基层民政为民服务的效能。
(六)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工作活力。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将基层民政系统作为发现、培养、使用干部的重要渠道,建立基层民政骨干的工作表现记实档案,纳入考核内容,并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完善乡镇和村(居)委民政工作考评机制,针对民政工作制定具体考评细则,并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对乡镇和村(居)委民政工作进行考核。市委、市政府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民政力量薄弱,乡镇只1人从事民政工作且担任多职,无专职民政工作人员。
2.万源市属国家级贫困县,财力十分紧张,加之民政工作面宽量大,无民政工作津贴,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3.从事民政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容易脱节。部分民政员年龄偏大,现代办公不熟悉。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建立村级民政工作服务站。加强与乡(镇)人民政府协调,积极探索建立村级民政工作服务站,建议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理民政事务,村(社区)民政工作服务站站长原则上由村(社区)主任兼任,成员由村(社区)其他支委委员或村委委员担任。村级民政工作站工作人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二)尽力落实民政岗位津贴。为切实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进一步提高基层民政干部工作积极性,建议将民政工作人员岗位津贴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民政工作顺利开展。
万源市民政局
2018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