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三强化”对症脱贫攻坚“痕迹主义”
  • 来源:万源市扶贫开发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01-23
  • 点击数:人次
  • 近年来,“痕迹管理”在脱贫攻坚领域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借助保存下来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实现全过程监督,然而一些“应付式”检查和一些“花架子”工程硬生生地将“痕迹管理”演变成“痕迹主义”,对此,万源市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及时调整监督考核办法,务实推进删繁就简工作,全力防范和坚决遏制“痕迹主义”。

    强化作风建设,突出防治结合。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讲解典型案例等方式,集中开展“痕迹主义”警示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促进思想政治上的警醒警觉警戒。二是查找问题线索。对照“痕迹管理演变成痕迹主义”的几种表现形式,结合自查、督查的方式,全面查找“痕迹主义”问题线索,深入剖析问题成因。三是注重整改成效。制定整改方案,规定整改时限,把握关键环节,紧盯重点领域,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消除“痕迹主义”。  

    强化过程查验,关注一线动态。一是实行“特派员”蹲守查验。在全市选派1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10名工作人员组成片区特派员督查组,将全市52个乡镇划定为10个片区,由“特派员”巡回蹲守查验所属片区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将重心放在一线检查验收上,避免“痕迹主义”,全面发现、收集、整理问题线索和工作成效。二是实行“满意度”调查取证。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查探等方式,把评价权交给群众,入村入户全面掌握脱贫攻坚第一手信息资料,深入查验脱贫达标指标建设、党员干部帮扶、优惠政策落实等情况。三是实行“常态化”监督管理。针对脱贫攻坚定期交办完成的事项,对所涉单位和个人完成情况实行常态化公开、公示,并纳入年终考核评分,切实抓好日常过程管理。

    强化删繁就简,紧盯关键环节。一是杜绝事事留痕。制定市级部门、乡镇、村、贫困户公共资料清单,将贫困户资料实行“一户一袋”规范整理,直观体现脱贫攻坚成效。规范脱贫攻坚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提倡简单明了,摒弃烦琐重复。二是杜绝时时留痕。借助多各方式反应工作推进情况,摒弃只用文字和图片留痕的方式,例如通过查阅电话记录反应帮扶工作,将贫困群众痕迹管理收入台账由每月一算账变为半年一算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减少时时留痕花费的时间。三是杜绝处处留痕。制定责任清单和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强调实绩实业,让所谓的“摆拍”和文字资料不能成为任务落实的“免责书”和业绩考核的“护身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