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党建扶贫10+模式”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 来源:万源市扶贫开发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01-31
  • 点击数:人次
  • 万源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达州市深度贫困地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万源市探索“党建扶贫10+模式”,发挥基层党建最大引领作用,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落地见效。

    党建+乡村治理。扎实推进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法治自治德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落实乡、村两级党组织工作运行规则,健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强化“村霸”源头整治,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按月开展“村(居)民说事会”,突出会前收事、现场述事、集中议事、限时办事、公开评事,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1100多条,凝聚起党群共管合力。坚持组织引导与群众监督结合、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婚丧嫁娶、邻里和谐、老人赡养等乡风良序,构建“依法立约、以约治村”良好格局,打造了太平镇牛卯坪村、白沙镇青龙嘴村、石塘镇长田坝村等示范点。

    党建+基础建设。按照“一路二住三致富,关键还看群众满意度”扶贫思路,将临时党支部建在道路、住房、水利、通信、用电等基础设施项目上,协调占田占地事宜,化解矛盾纠纷,加强质量监督,加快感观脱贫进程。建立“党员义工日”制度,利用“党日活动”开展道路清扫、饮水渠道疏通等义务劳动;加强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使用监督,督促落实“事前申报、事中监管、事后验收报账”制度,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2018年,全市硬化、改建村社道路400公里,新建集中供水点62处、分散式供水3600处,改善人居环境2.2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42万人,危房改造1.54万户,土地增减挂钩0.95万户,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党建+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发家计划”,坚持村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经济组织操盘,按照创办合作社、土地流转、招商引资、房屋租聘等方式,盘活集体土地、山林、矿山等闲置资产,加快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大力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鼓励能人党员带头兴办实体,广泛吸取群众参与,建立集体与个人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全市80个拟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收入达23.5元,脱贫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党建+城乡结对。扎实开展“城乡结对共建”行动,坚持以党支部为纽带,以党政部门结对弱村、经济部门结对穷村、政法部门结对乱村、业务部门结对专业村、骨干企业结对贫困村“五结对”为模型,构建农村党组织与城市党组织的结对共建体系,推进队伍联管、活动联办、产业联育、基础联建。探索推行“城乡干部互派”办法,把机关中层干部、选调生、递进培养对象下派到结对支部顶岗锻炼,把村后备干部上派到机关学习,促进取长补短。

    党建+扶志教育。持续开展农民夜校“十讲”教育活动,优化师资力量,精编地方教材,开办感恩奋进“大讲堂”,激活群众内动力,转变“等靠要”思想,推进“精神脱贫”;开展“送政策、送文化、送科学、送法律”进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振脱贫信心。大力弘扬红军精神、传承李林森精神,分层开展十名脱贫状元上电视、百名带富村贤上讲台、千名创业能手上乡榜、万名脱贫群众上村墙“四上”活动,激发群众立志创业、争先脱贫。

    党建+扶智培训。层级开办技能培训班,利用农民夜校、片区夜校中心校开设“固定课堂”,利用大喇叭开设“空中课堂”,利用茶叶、猕猴桃、黑鸡等产业基地开设“移动课堂”,利用支部微信平台开设“远程课堂”,确保培训对象全覆盖、自身“造血”功能大提升。举办就业“鹊桥会”76场,促进1044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0480人。

    党建+产业发展。探索建立特色产业党支部,本着产业相同、地域相邻、加工集中的原则,建立“茶叶支部”“硒李支部”“猕猴桃支部”“黑鸡支部”等系列特色产业支部,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5万亩,推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坚持在保护环境中发展产业、在发展产业中保持环境,教育引导群众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党建+生态旅游。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生态旅游扶贫理念,建立“三山一园一林一河一库”党建主题公园,打造党建驿站,创建示范长廊,以红色党旗引领绿色生态旅游发展。坚持把党员示范岗延伸到旅游景区,组建党员义务导游队,身着红军服装,佩戴党徽、绶带,亮出身份、承诺,打造独特靓丽风景,包装“红色”乡村旅游品牌,推行“支部牵头、党员领办、群众参与”模式,创办“先锋农家乐”“干群农家乐”及乡村客栈300余家,打造民俗体验、旅游观光项目,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党建+农村电商。坚持以退出贫困村为重点,扩大光纤网络覆盖率,奠定电商发展基础。坚持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服务中心为主阵地,高标准打造60个电商实体店,完善物流体系,建立村级商品物流点。利用东西扶贫协作契机,在普陀风景区、商业中心建立近200平米的万源特色农产品直销店,集中销售万源富硒茶、黑鸡、蜂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

    党建+东西协作。开展万源市委组织部与普陀区委组织部“1+1”党建结对,建立两向互派人员挂职锻炼机制。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建立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园,打造13个高质量党建示范点。推行“万源自筹+普陀支持”模式,建立“党建扶贫协作”“党员干部帮扶”基金,增强党建扶贫实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