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和2018年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工作要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规范“两集中、两到位”工作
1.认真做好项目清理工作。根据四川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18年本),对全市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清理规范。经过清理,目前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有事项6953项,行政许可事项828项、公共服务事项485项(其中主动服务14项、依申请服务430项、咨询41项)、除许可外九大行政权力事项5559项(其中行政处罚4797项、行政强制191项、行政征收23项、行政裁决5项、行政确认69项、行政给付9项、行政奖励108项、行政检查249项、其他行政权力108项)、未归类事项81项。网办事项289项,网办率19.55%,“全程网办”事项270项,“只跑一次”事项1353项。
2.强化事项入驻。中心对入驻窗口“两集中、两到位”情况进行督查规范,按照应进必进要求,督查部门、事项、人员入驻到位。目前大厅入驻部门窗口44个(含二级局)。其中,28个独立窗口,2个综合窗口(16个部门),入驻窗口人员219名,入驻政务大厅窗口事项总数1313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828项,公共服务事项485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入驻大厅,公共服务事项除交警大队41项,就业局27项,共计68项未入驻。
3.规范办事指南。按照省一体化平台要求,将办事指南的项目名称,法定依据,应交材料,受理对象,法定时限,承诺时限,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受理时间以及窗口电话,投诉电话等与四川省一体化服务平台一致。
4.优化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全市行政许可、公共服务总计法定时限22018个工作日。行政许可法定时限为16519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2954个工作日,缩短13565个工作日;公共服务法定时限为5499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1283个工作日,缩短4216个工作日。大力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等“奇葩”证明,为业主节约了办事时间,真正的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
(二)规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工作
1.平台受理办理情况。2018年,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计办件281.13万件。其中:行政许可3.84万件、九大行政权力约40.32万件、公共服务事项238.83万件。今年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工作,在达州月通报中,多次名列前茅。
2.突出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日、周、月通报、深入部门乡镇培训督查指导等形式,强化平台日常管理。全年,发送到领导和部门短信11000余条,周通报41期,月通报12期,部门集中培训2次,分散或者到部门培训17次,乡镇培训1次,单独指导若干,部门现场督查72次。
(三)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和三级联审工作
1.三级联审工作情况。今年以来政务大厅共办理三级联审案件23件,均属于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其中省县两级联审20件,市县两级联审3件),所有联审件都已按程序上报至上级部门办理。
2.并联审批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并联审批窗口共受理投资建设项目481件,涉及投资金额68.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1.6亿元,企业投资37.3亿元。修订完善《万源市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万源市市级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实施办法》《万源市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容缺预审实施方案》。
3.代办服务工作情况。2018年并联审批窗口为投资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服务事项共计683次,涉及发改、住建、环保、交运、水务等部门。全年,并联审批窗口为业主提供咨询、协调服务20余次,召开联合告知、协调会议11次,解决中梗阻10余个。
(四)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出台了《万源市政务服务中心探索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受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万源市政务服务中心探索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受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要点》,明确了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局3个入驻部门作为相对集中受理工作试点部门,明确试点事项,落实了窗口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组织相关部门首席代表到江油市行政审批局学习相对集中受理先进经验,确保改革方案正常运行。
(五)强化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工作
加强大厅日常管理,严格考勤,规范着装,定期专项巡查,严格落实局长进大厅等各项制度,确保大厅窗口工作正常开展。开展全市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按照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五大行动:全面提速行动、一次办好行动、微笑服务行动、网上立办行动、双破双立行动。对窗口人员进行高质量的政务服务礼仪培训。开展全市政务服务系统作风纪律整治活动。实行领导值周巡查和“红旗窗口”“服务之星”评选活动,促进窗口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六)加快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场地达标建设
原场地面积已达标9个乡镇:草坝镇、罗文镇、竹峪镇、青花镇、官渡镇、曹家乡、紫溪乡、赵塘乡、茶垭乡。今年通过新建、改扩建已达标13个(含庙坡、白沙),主体完工20个,即将完工6个,因特殊原因未动工4个。
(七)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及应急帮扶工作
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中心根据单位帮扶职责制定了《全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帮扶皮窝乡中坝河村工作计划》。今年以来,中心按照帮扶目标任务,采取“驻村蹲点”“爱心帮扶”“节日慰问”“党员示范带动”等方式深入皮窝乡中坝河村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中心专题研究联系村脱贫攻坚工作6次,有效解决了帮扶项目落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资金落实等重点工作。全体干部职工每月到帮扶户家中不少于2次,开展“五个一”爱心帮扶活动,引导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切实增进了干群感情。截至目前,共为群众打扫卫生、整理家务61次,交心谈心84次,宣传农村安全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惠民政策200余次。划拨1万元用于村上发展猕猴桃等集体产业。
突出应急帮扶工作,全面完成达州市下达的帮扶任务。截至目前,帮扶大病和困难群众593人次,发放帮扶资金208500元;慰问困难群众298人次,发放慰问资金84400元;帮扶贫困学生239名,发放帮扶资金74400元。争取达州市惠民帮扶中心帮扶15人,帮扶资金45000元。
二、存在问题
(一)帮扶工作任重道远。帮扶村产业发展滞后,部分贫困户缺少致富项目,个别贫困户依赖性强,少数贫困户不爱整洁、不讲环境卫生。
(二)部门协调难度大。由于多种原因,大厅管理、一体化平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场地建设等工作涉及相关部门和乡镇,大量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在工作中尚存在“拖、阻、抗”等现象,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进度滞后。
(三)政务大厅场地面积小。政务大厅场地不足已经成为“两集中、两到位”不集中不彻底的客观因素。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面积在达州市各县(市、区)位居最后一名,该入驻的部门、事项、人员无法入驻,造成群众多跑路。
(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存在差距。八台镇、花楼乡两个乡镇目前尚未动工;黄钟镇、大竹镇目前仅开工建设,2018年不能完成场地达标建设任务。同时,绝大部分乡镇现有设施设备老化,添置新的设施设备、制作标识牌等资金不足。
三、2019年工作重点
(一)持续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试点改革,3月底前按市委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人员到位,事项到位,按新的体制运行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行智慧政务服务系统建设,2月底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6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二)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季度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场地达标;二季度实现全市(县)贫困退出“有便民服务中心”的各项验收指标达标。同时,6月底前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村社区延伸。
(三)不断改善大厅服务环境。力争6月底前更新大厅电脑、办公设备,更换大厅工作服;加快二楼装修进度,5月底前实现入驻办公。
(四)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脱贫帮扶各项措施,巩固提高帮扶成效。在具体措施中进一步体现精准性,对已脱贫户持续跟进帮扶措施,减少返贫现象;对未脱贫户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尤其要利用好他们的现有资源,力争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五)强化惠民帮扶工作。完成达州市下达的落实城乡应急帮扶资金60万元帮扶任务,一季度完成帮扶任务的15%;二季度完成帮扶任务的20%;三季度完成帮扶任务的55%;四季度完成帮扶任务的10%。同时,加大指导督促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惠民服务阵地。
(六)进一步抓好党建,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3月底前完成支部按期改选工作;与中坝河村党支部共同举行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会;与中坝河村党支部共同带领产业领头人到外地学习一次;组织党员到红色胜地接收红色革命教育;举办一次读党史竞赛活动;开展“对标先进、向我看齐”的先锋模范示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