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万源市全面启动脱贫攻坚摘帽冲刺十大行动,聚焦1.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32个贫困村退出和整县摘帽要求,全力推进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提升,为同步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启动问题排查整改行动。全面开展自查摸底、民意调查和常态巡查,在全市范围内逐项排查脱贫指标达标完成情况以及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边缘户等6类重点人群家庭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达标情况,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整改台账,分级分类交办问题、整改问题。
二是启动帮扶工作提升行动。全面统筹5+2、3+2帮扶力量,实现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双向结对”全覆盖;创新开展遍访活动,实现市级领导遍访联系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遍访辖区贫困户,帮扶单位负责人遍访联系村贫困户,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非贫困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辖区农户全覆盖;持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推进“一户一策”落地见效。
三是启动收入达标保障行动。进村入户核查贫困村、贫困户经济收入,查找短板,建立台账,跟进措施,对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计划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968个,强化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家政厨师劳务品牌等劳动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扶贫就业招聘会,持续实行股权量化分红,继续实施五小庭院经济奖补政策,激励贫困群众致富奔康,采取“村集体+土地流转”“村集体+资源开发”等9种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四是启动义务教育保障行动。全面核查学生入学信息,建立动态数据信息库,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持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加大特殊群体适龄少年儿童援助力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中职学生实行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对全市61所标准中心校进行深入排查、对标补短,全面完成达标中心校建设。
五是启动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医保,实现参保率100%,全面落实医保扶持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完善《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就医信息精准管理,严格落实巡回医疗制度,定期开展义诊、巡诊活动,全面推进以聘用管理、合同管理、签约服务管理为基础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队伍一体化管理和改革实践,全面完成达标卫生院建设。
六是启动安全住房保障行动。全面开展安全住房保障问题短板查找行动,严格逐户排查-建立台账-申报审核-全面补短-督导预警的工作机制,根据群众住房安全实际情况,分别实施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勾政策,积极落实补助资金,同步开展全市农户住房安全认定,建立“户、村、乡”问题销号三级责任制,确保全市农户均达到安全住房标准。
七是启动道路饮水提升行动。以新(改)建道路、增设错车道、加强路面整治以及建设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工程、强化饮水工程运行管护为抓手,全面解决贫困村道路饮水问题,统筹解决道路建设、饮水安全相对滞后的非贫困村村社道路和饮水安全问题,为群众出行方便和饮水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八是启动文明新风塑造行动。创新开展环境卫生大提升行动和“小手牵大手 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健全完善村级卫生制度和保洁机制,持续改善群众住居环境;组织开展文明乡风进农家、文明村镇创建、文明细胞创建、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持续提升乡风文明;组织开展政策明白人培训活动,确保每户贫困户培训1名政策明白人,每村培训2-5名奔康引路人,持续提高政策知晓率。
九是启动矛盾纠纷化解行动。建立投诉平台,在52个乡镇、市级相关部门设置扶贫领域问题举报箱,设立信访接访室,在市脱贫攻坚办设置信访接待室,并开通网上咨询平台;建立工作台账,开展扶贫领域矛盾纠纷排查,逐案落实责任主体、包案领导、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实现扶贫领域信访问题建档率100%;强力化解疏导,坚持“属事、属地”分类化解和有效疏导,实现扶贫领域信访问题答复及满意度参评率100%;整治不文明行为,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有能力拒不偿还扶贫小额贷款、争当贫困户、缠访闹访等扶贫领域不文明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加大依法处置力度。
十是启动季度达标评定行动。以季度为单位,对全市帮扶单位、乡镇、行政村开展达标评定行动,制定达标评定指标清单,将贫困退出指标、群众认可度等作为“刚性指标”,对行政村(社区)依据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达标评定,对乡镇采取达标评定得分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得分进行百分制评定,对帮扶单位按照“帮扶达标评定+帮扶贫困村季度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暗访抽查”的综合得分进行评定,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建立脱贫绩效奖惩机制,实行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