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村社路网建设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对策探索
  • 来源:万源市统计局
  • 作者:何孟博
  • 发布日期:2019-07-26
  • 点击数:人次
  •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基础在于土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土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前提在于要有一个便捷的交通条件。近年来,万源市在村社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特产品运输难问题,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亟待加以破解。

    一、当前村社路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万源市优势在山,土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和特色资源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出路在山,有许多地方可发展康养度假旅游和特色种养业。但是,由于全市村社道路建设滞后,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耕地资源撂荒较为普遍,特色产业规模发展不足……。为尽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特色资源变成特色产业,亟待加快农村村社路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真正实现公路连成网、产业连成片,乡村振兴,农村富美。

    一是村社道路规划不成体系。辖区乡镇已经完成村社道路的信息采集上报工作,但还没有汇总形成全市的村社道路发展规划,特别是对于各地的产业路、旅游路还没有相对完整的规划体系,还达不到满足土地、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的要求,亟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重点体现。

    二是村社道路建设相对滞后。村社道路建设仅仅局限于基本解决群众出行难上,很多村的村道公路终点仅锁定到村校或村委会驻地,社道公路仅将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纳入了规划,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以辖区的大竹镇为例,全镇需建设的村社道路总里程约220公里,目前仅建成85公里,远远无法满足发展和群众的需要。由于交通不便,发展成本高,产业效益低,导致大量耕地荒芜,特色产业无法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良好的旅游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从目前村社道路建设资金情况来看,主要是争取国家村社道路建设项目和涉农项目整合资金,都是政府项目资金投入。社会资金、工商资本进入村社道路建设极少;“一事一议”等财政奖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村级组织仅以道路占田、占地等筹集部分资金,“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投入主体单一,未能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出资建设村社道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村社道路建设滞后,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步伐。

    二、路网建设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对策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设计,构建乡村振兴基础路网。要更新规划观念,提高规划的前瞻性。规划村社道路的指导思想要从解决老百姓出行难向土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转变,进一步深入调研,厘清万源村社道路的现状和实际困难,结合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摸清家底,弄清哪些地方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哪些地方适合发展特色产业,有针对性的围绕将来要发展产业,高标准科学规划村社道路,形成产业融合、农旅一体、资源高效利用的网状村社道路格局。

    二是丰富融资渠道,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农村公路就是农村的产业路、农民的致富路,要积极向上争取村社道路建设、金土地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及农村村社道路建设项目,加大村社道路建设政府的投入;充分利用土地和优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园区,包装优势项目,提供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参照招商引资企业政府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吸引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工商资本投入村社道路建设;进一步优化以奖代补政策,激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投入村社道路建设,形成政府主体、社会资本参与、农民筹资的多元投资体系。

    三是部门协同作战,加快推动村社道路建设。村社道路建设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统一思想,协同作战,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体系,加快村社路网建设步伐。要加强领导,落实工作机构牵头抓总,专门开展村社道路规划、项目争取和建设工作;发改部门要尽快完成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农业、旅游等部门要尽快完成产业规划,为村社道路规划提供详实依据;涉农部门要整合项目,捆绑资金,推动村社道路快速发展;要完善村社道路建设机制,出台村社道路建设奖励机制和投资建设利益分配机制,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社道路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