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源市充分依托人力资源丰富、在外务工人员众多的优势,坚持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以服务为抓手,不断做优“金凤返巢”环境,强力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实现“创业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倍增效应,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创优环境,打造人才返乡创业阵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撑、营造良好环境、强化优质服务,倾力支持返乡人才创业创新。一是强化制度保障。立足新时代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的客观实际,充分结合万源要素禀赋和资源特征进行政策设计,构建起完整的制度体系。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返乡投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返乡人员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万源市鼓励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办法》《万源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万源市返乡创业试点年度工作计划》等系列文件,确定了产业引导、财政扶持、创业补贴、税费减免、褒奖激励等具体政策,吸引了一批“挣了票子、探了路子、换了脑子”的能人返乡创业。二是提供贴心服务。构建以专门服务窗口为载体,以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指导为核心的“一条龙”、“立体化”服务平台。建立以市农民工服务中心、乡镇农民工服务站、村级农民工服务点为架构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在县级、乡镇挂牌设立办事窗口,在村(社区)明确协办员,统一编印服务指南,规范服务流程。科学规划8.0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先后建成秦巴地区物流园、万源电子商务创业园、青联众创空间电商孵化园等,切实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保姆式”贴心服务,落实专人专班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等环节,统筹解决好资金、用地、环境等要素问题,切实保障返乡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启动预警机制。统筹整合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政策,在土地流转、场地使用、人才引入等方面为返乡创业提供具体支持。定期召开政企、银企座谈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列出问题清单,通过专题调研、现场办公、分解交办、跟踪督查等方式,及时帮助返乡创业人员解决在项目用地、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着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切实保障返乡创业主体安心经营,快速发展。2019年,帮助128名各类创业主体申请创业担保贷款1370万元。
筑优平台,构筑人才返乡创业高地
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为返乡创业人员搭建优质的创业干事平台。一是聚焦“引回来”,为“想创业”搭好台。出台《关于春节期间在农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的通知》文件,组织召开返乡人士座谈会、创业经验交流会,举办专场文艺演出、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切实提升返乡人员创业热情。建立返乡创业人员信息台账,全面梳理专业特长、创业方向、回乡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解答、专家指导、信贷咨询等服务,切实增进家乡情谊。搭建日常沟通交流平台,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及手机APP平台和微信群,宣传各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介绍家乡的新变化、新环境、新面貌,不断拓宽回引召唤新途径。近年来,万源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高达3520人,创办经济实体1550个。二是聚焦“创得好”,为“敢创业”搭好桥。立足富硒茶叶、旧院黑鸡、蜂桶蜂蜜、富硒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全面开通“四季创业”绿色通道。大力实施“返乡创业金点子计划”“微创业计划”“就业搭桥计划”“创业示范引领计划”“创业创客孵化计划”等系列配套计划,在每个村建立1个创业示范户、每个乡镇建立1个创业示范片、每个片区建立1个创业示范带。吸引返乡人员带着资金、项目、技术等,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富硒茶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个,新建富硒茶叶基地3万亩,孵化企业17家,培育专业合作社58家,家庭农场26家。三是聚焦“能发展”,为“在创业”服好务。以乡村振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精准实施“百企千岗进百村”工程,积极开展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万源?普陀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双流?万源劳务协作招聘会”等,通过各类平台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帮助符合岗位条件的返乡人员实现就业。将有创业意愿、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城乡各类返乡人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纳入免费创业培训范围,通过聘请专家、教授集中授课、现场实例讲解等,提升创业意识和潜在创业能力。对返乡人员创办企业的员工开展在岗培训,对各类经济实体以及新落户的电子商务企业,均依法享受相关创业补贴。2019年为支持返乡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累计投入资金达200万元。
培优典型,变身人才返乡创业热地
坚持示范带头、典型引路,形成人人想创业、人人能创业的良好风气。一是培养发展“领头雁”。加大先进典型的挖掘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创业典型,指导其发挥带头作用,营造支持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的典型事迹,对“十佳创新创业之星”、“脱贫攻坚优秀返乡人才创业带头人”等,通过网络、电视、微信等媒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和创业经验,使他们在政治上得荣誉、社会上树美誉、发展上有机遇,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的热情。截至目前,全市返乡创业典型投资规模达到了近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二是选优配强“带头人”。深化乡土人才“星级”管理,对纳入乡土人才库的返乡人才重点关注,根据得星级数,在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科技服务等方面优先提名。通过抓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返乡青年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力度,全方位引导、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等发展成中共党员。大力实施“能人进村班子”计划,加大从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创业典型等能人中优选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