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万源市统计局
2019年3月22日
2018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多重叠加的困难挑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经济活力和韧性持续增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13312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324万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35590万元,比上年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669398万元,比上年增长9.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17年22.3:30.8:46.9调整为2018年的21.8:30.8:47.4。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6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5%。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3270万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农业产值289866万元,林业产值16499万元,牧业产值179385万元,渔业产值567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846万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0540公顷,粮食总产量320478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稻谷产量80640吨,减少1.9%,小麦产量212吨,减少8.6%,玉米产量129876吨,增长2.4%。油料产量29776吨,增长2.17%;蔬菜产量157075吨,增长0.77%;水果产量8801吨,增长1.71%。茶叶产量5728吨,增长4.62%。
表1 201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品 名 | 计量 单位 | 2018年 | 比上年±% |
粮食 | 吨 | 320478 | 0.8 |
#:水稻 | 吨 | 80640 | -1.9 |
玉米 | 吨 | 129876 | 2.4 |
薯类 | 吨 | 103214 | 0.6 |
油料 | 吨 | 29776 | 2.17 |
# 油菜籽 | 吨 | 22161 | 2.8 |
烟叶 | 吨 | 1107 | 2.88 |
药材 | 吨 | 10418 | 1.18 |
蔬菜 | 吨 | 157075 | 0.77 |
茶叶 | 吨 | 5728 | 4.62 |
水果 | 吨 | 8801 | 1.71 |
畜牧业较快发展。年末生猪存栏22.93万头,比上年减少1.2%;牛存栏7.54万头,比上年增加0.1%;羊存栏10.29万只,比上年减少9.9%;家禽存栏181.9万只,比上年增加4.4%。全年生猪出栏34.43万头,比上年增加1.0%,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4.25万头、14.63万只和396.31万只,分别增加1.4%、-1.0%、-1.5%。肉类总产量39132吨,比上年增加2.1%;禽蛋产量4074吨,比上年增加4.7%。
表2 2018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
品 名 | 计量单位 | 2018年 | 比上年±% |
生猪存栏数 | 头 | 229315 | -1.2 |
生猪出栏数 | 头 | 344337 | 1.0 |
牛存栏数 | 头 | 75433 | 0.1 |
牛出栏数 | 头 | 42488 | 1.4 |
羊存栏数 | 只 | 102895 | -9.9 |
羊出栏数 | 只 | 146327 | -1.0 |
家禽存栏数 | 只 | 1819000 | 4.4 |
家禽出栏数 | 只 | 3963050 | -1.5 |
肉类总产量 | 吨 | 39132 | 2.1 |
禽蛋产量 | 吨 | 4074 | 3.7 |
全市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766.66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6079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4.34%。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3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980千公顷,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5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45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实现工业总产值54888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5%,利润总额34387万元,比上年增长89.15%。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028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69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5292万元,下降16.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0260万元,下降31.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1362万元,增长25.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路总里程322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7公里,国道公路216.1公里,县道公路214.4公里,乡道公路505.6公里,专用车道11.4公里。加快实施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形成以襄渝铁路、达陕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国道210线、347线为主骨架,县乡道、专用道以及村道为支线的区域交通网络。
运输业略有回落。全年公路客运量483万人,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449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6%;公路货运量327万吨,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2426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6040.87万元,比上年上升17.0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7100户,比上年增长0.5%,互联网用户87900户,比上年增长15%。移动电话用户384800户,比上年增长8%。
旅游产业势头强劲。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八台山、龙潭河、红军公园三大核心景区建设加快推进,鱼泉山、烟霞山、黑宝山、牛卯坪等特色景点和原生态乡村游蓬勃发展。红军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共接待旅客363.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实现旅游收入28.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六、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优化升级。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发展电商企业家。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8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6460万元,比上年增长8.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426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115.9万元,比上年增长3.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4571.4万元,比上年增长5.9%。
招商工作成绩斐然。全年新签约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98.5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强化税收征管,大力培植财源。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4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4.95%。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全年公共财政支出409286万元,比上年上升20%。
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继续攀高。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635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4215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4%;各项贷款余额109888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7%。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各项保费收入22731万元,比上年增长4.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893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八、教育
各类教育持续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学校250所,在校学生67562人,专任教师4237人。其中: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28026人,专任教师274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2849人,专任教师254人;小学210所,在校学生36645人,专任教师145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升学率86.2%。幼儿在园人数16886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巩固和加强。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积极扶持发展广播电视产业,提档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功将“巴山背二哥”“钱棍”等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化作品创作再创佳绩。文艺创作《巴渠儿女谱新篇》、《红色忠魂》、《山沟沟》等佳作多次赴省级其它县市表演荣获佳绩。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521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50个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815张,卫生技术人员2149人。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491317人,新农合参合率85.66%。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通过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腰鼓、足球、广场舞等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健身腰鼓及太极拳比赛,健身腰鼓、太极拳均获得一等奖。承办达州市第十四届老年人运动会、达州市“会员杯”门球联赛、“川、陕、渝”五人制足球比赛、“华森.时代广场杯”五人制足球比赛、万源市第二届跆拳道比赛、“建行杯”羽毛球大赛。
十、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年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各项工作,精准施策,圆满完成全年退出贫困村80个,减贫15561人任务,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据公安户籍人口统计显示,年末全市总人口573569人,比上年下降0.78%,其中城镇人口123433人,乡村人口450136人;男性300941人,女性272628人。男女性别比为110.39%。全市少数民族人口315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47‰,人口死亡率为5.13‰,自然增长率5.3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加大创业就业培训,促进充分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6元,比上年增长8.6%;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1元,比上年增长10.1%。
社会保障业逐步加强。年末实现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54万人,征收基金2333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59万人,征收基金1207万元,生育保险参保0.38万人,征收基金9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21万人,征收基金551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1.68万人,征收基金19726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实施城乡低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及退,现有城市低保对象3908人,年发放低保金1282.3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1396人,年发放低保金6451.5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大病医疗救助体系,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了救助对象覆盖面。全市共实施大病医疗救助4623人次,救助资金1233.2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对象2372人,集中供养757人,集中供养率32%。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节能减排取得实效。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空气质量118天为优,214天为良,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0.9%;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为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7.1分贝,满足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万元GDP能耗0.54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99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1.46%。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2018年年末人口数为公安户籍年报数;
4.公报数与统计年鉴数不一致的以统计年鉴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