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释放聚合效应
  • 来源:万源市扶贫开发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0-04-30
  • 点击数:人次
  • 今年以来,万源市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及扶贫资金规模实际,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发挥集聚效应,坚持“对标补短、缺啥补啥”原则,精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需求,全力提升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绩效。

    聚焦脱贫目标,强化统筹整合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按照“缺啥补啥、补齐短板”的原则,重点围绕2020年实现1935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群众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保持已退出村和脱贫户原享受政策不变,统筹抓好巩固提升工程,补齐弱项短板,提升脱贫质效。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脱贫攻坚项目规划聚焦目标任务,精确瞄准贫困村“五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项目规划坚持“对照标准、缺啥补啥”,聚焦短板、对接问题,靶向精准。坚持按照乡镇申报、行业部门审核论证、脱贫攻坚办筛选汇总、市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优选项目和安排资金,分类施策、集中攻坚,拾遗补缺、弥补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达标“短板”。

    三是实行精准投放。制定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实施方案,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3.5亿元,统筹推进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等项目工程,集中财力合力攻坚。其中,3.083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村公路、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危房改造及其他基础设施等5类项目,284个子项目;0.4164亿余元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包括五小庭院经济、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农村公益性岗位等4类项目,12个子项目。

    聚焦部门联动,强化分工协作

    一是健全机制体制。印发《万源市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万源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报账工作的通知》系列文件,明确各地各部门职责范围,规范运作财政涉农整合项目。

    二是实行放管结合。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原则,实行放管结合。到户类扶贫项目采取农户自建、自购,乡镇全程指导,行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乡村两级负责验收,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助到户。工程类项目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竣工验收由乡镇、村“七方主体”负责。

    三是提供协调服务。持续推进“一站式”协调服务,抽调财政、交通、水务、农业、审计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协调组,集中办公,统一管理,负责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业务指导、监督检查、项目验收、结算报账等具体事务。

    聚焦项目落地,强化监督考核

    一是推行公告公示。坚持市、乡(镇)、村三级项目公示制度,提高财政涉农资金分配、使用透明度。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开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建设情况。乡(镇)和村应将实施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资金规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预期目标、实施单位及责任人、举报电话进行公告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市、驻村工作组、乡镇、村、社、村民代表六级监管系统,整合项目的资金规划、建设内容、实施、验收、资金拨付等,每年组织2次资金专项检查,每月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进行督导检查,探索引入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开展财政涉农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启动问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

        三是建立考核机制。把督查和考核结合起来,将督查结果作为单位年终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出台超常推进脱贫攻坚十条奖惩措施、乡镇优先八条措施等,创新设置村组干部绩效奖,从实正向激励、从严反向问责,以高标准、严纪律推动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项目落地落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