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公安局关于印发《万源市公安局“+公安”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 来源:万源市公安局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0-11-02
  • 点击数:人次
  • 万公发〔2020〕128号

     为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迎接未来风险挑战,深化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主责,建立与达州、万源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警务运行模式,市局党委决定建立万源市公安局“+公安”机制。为推动“+公安”机制落实,结合万源公安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围绕省厅党委“一三五七”发展战略,紧扣筑牢达州“两大定位”屏障、守好四川东大门、争创全国省域副中心城市最强公安“三大定位”,围绕万源市奋力建设达州北向开放桥头堡、全国康养度假目的地,坚持战略思维、宽广视野和全局眼光,跳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评判的思维定势,实现从“公安+”理念向“+公安”理念转变,探索具有万源公安特征的治理新模式,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万源。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全市公安机关“+公安”机制,采取前置性支撑和伴随性保障,把万源公安工作置于时代要求、人民需求、万源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坚持谋在先、立在先、做在先,前置一步开展工作,着力建立一套符合城市发展愿景、与区域相匹配的警务体系,找资源、合力量、推治理、求发展,为奋力建设达州北向开放桥头堡、全国康养度假目的地贡献万源公安智慧和力量。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找准定位。全局要深刻把握当前万源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主动发挥主人翁意识,应对大变局,抢抓新机遇,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远的谋略谋划工作。

    (二)坚持全局视野、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公安”的理念,跳出公安看公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以全局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公安工作,防止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自我循环,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思考谋划新一轮更高质量的平安建设。

    (三)坚持超前思维、主动作为。发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超前思维,加快调整思维方式、思维理念、思维准星,通过主动联系服务、主动服务、主动建设,找准下一个阶段万源公安奋斗方向和实施路径。

    (四)坚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坚持“警务随着区域发展走”的思想,紧紧围绕区域目标定位、发展规划,前瞻性设计警务运行模式,与争创全国省域副中心城市最强公安、当地党委政府发展大局、本地本部门全局整体工作和更高质量平安建设等结合起来,推动公安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四、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公安”领导小组,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正立任组长,市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杨树林副组长,市局党委委员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局指挥中心,由市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杨树林任办公室主任,市局指挥中心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局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负责对外协调联络办、警务协作专员工作领导小组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找资源

    1.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各部门要深度学习解读达州市、万源市以及本乡镇的党委政府发展规划方案,紧扣区域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导向,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部署规划和推进路径,对标考量区域警务运行模式的优化调整,积极开展匹配未来城市架构的公安基层所队布点规划工作,优化城乡派出所布局,设立圈层防控和快反的屯警点,将公安机关自身发展和未来规划深度融入到全域发展规划之中,做到在“总体规划”中谋远健行。

    2.常态开展对外协调联络。按照《“+公安”警务协作专员工作机制》要求,通过采取电话沟通、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对口联络等方式,了解相关单位在服务达州经济冲刺“4000亿”、万源市奋力建设达州北向开放桥头堡和全国康养度假目的地主要规划、发展思路和具体做法,主动拉近与市级单位、部门的距离,收集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回应相关单位的需求,思考谋划公安重点工作。

    3.深入开展“三找”主题学习讨论活动。继续将全国省域副中心或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参考对象,通过网上学、电话问等方式,对参照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挖掘,了解、掌握参照对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和工作成效,结合本地实际提前谋划、主动思考,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发展愿景的警务体系。

    (二)合力量

    1.整合社会力量。打破“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充分整合汇聚党政、社会、群众等力量资源,实现力量合成最大化、手段集成最优化。加强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社会组织沟通,弥补衔接缝隙,集中交互信息、捆绑解决问题。要在走访中善于发现、捕捉相关单位重大项目建设机遇,主动靠前争取支持,融合考虑公安元素,助推万源公安进位争先。

     

    2.整合内部力量。始终紧盯区域经济社会变革趋势,充分考虑潜在的各类不稳定因素,整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手段资源、数据资源,形成集约集成效应,做到及时排查掌握,妥善管控应对,坚决防止“小隐患”酿成“大事端”,助推警务效能实现最大化。

    (三)推治理

    1.区域协同共治。市级各部门及派出所负责人要当好区域社会治理的“牵头人”“组织者”,善于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方法上花心思、做实功、求突破,借助区域发展的政策优势,注重群防群治力量的整合发动,建成社区街道的社会联动中心,积极回应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共同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社会治安动态精准掌握、快速反应、多方参与。

    2.完善联动机制。建立市域治理现代化“2+3+1”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和“多元参与”两种途径,构建“综治搭台”“多元防控”“治保自治”为原则的多元共治格局,形成基层治理“万源版”枫桥经验,推动推动公安机关与党政机关、社区以及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3.加强基层管理。派出所所长树牢“区域最高警务指挥官”的地位,加强警务阵地的拓展建设,将警务工作触角延伸至社会组织最底层,实现对社会动态的灵敏感触、精准掌控。

    (四)求发展

    1.提升段位。要进一步优化警务运行效能,纵深推进道路交通警务改革,实现所队警务资源重组、勤务流程再造、实战效能升级。要坚持挂图作战,各部门主官要习惯观看地图、揣摩地图,在地图或沙盘上标注警务要素,安排部署治安体系防控工作,彻底摆脱刀耕火种、低端循环的现实困境。时刻保持“战味”,实施基层所队标准化管理,在设置格局上要“亮”在城市的显性位置,功能区域划分、标志标识设置要“靓”化打造,严格执行基层所队内部安全、执法办案等相关规定,不断提升基层警务运行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训练机制,分级分层分类深化全警四季大练兵,牵引拉动民警业务能力增长和思维模式改变,解决好基层“机关化”和民警理念简单化、能力不适应等问题。推进智慧警务建设,不断提升打防管控、侦查破案、综合管理等方面信息化水平。

    2.涵养品味。要坚持系统性谋划、差异性发展、针对性培育,“组团式”设计、分阶段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有序推进。紧紧围绕区域内产业集聚、景区资源、城市化加快推进等实际情况,匹配谋划发展思路,切实找准工作侧重,进一步做优壮大支撑保障服务等职责功能,打造特色警务品牌,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契合地方实情、独具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

    六、工作要求

    (一)提升思想认识。局属各部门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建立全市公安机关“+公安”机制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层层抓好落实。

    (二)强化协作联动。全局要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汇报,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争取各方支持,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实践“+公安”机制的有效路径。

    (三)强化总结提炼。全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研究在落实“+公安”机制的有效经验、存在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提炼,在全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工作经验。

    (四)强化督导落实。政治处、督考推要将“+公安”机制推进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标准,通过建章立制、分解责任、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持续提升落实“+公安”机制的有效性,推动万源公安进位争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