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万源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市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夺取了十三五规划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一是经济持续恢复回升。经达州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0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4.2亿元,同比增长3.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亿元,同比下降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7亿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9.5元,增速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8.7元,增速9.2%。三次产业结构为29.2:22.7:48.1。
二是“农业多贡献”成效显著。 2020年,全市粮食播面6.08万公顷,增长0.2%;粮食总产量32.3万吨,增长0.7%;经济作物播面2.56万公顷,增长8.2%;生猪复产扩能成效显著,全市生猪出栏32.34万头,增长20.9%;生猪存栏25.1万头,增长50.0 %;能繁母猪存栏2.44万头,增长81.5%;牛羊出栏保持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44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30亿元,增长5.4%,为全市经济恢复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贡献率达43.1%,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运行总体平稳,制造业贡献显著。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受煤炭企业分类处置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全市规上采矿业下降45%,整个采矿业下降24.7%。其中,煤炭产值下降94.6%。农副产品加工、食品、纺织服饰等行业,虽然前期受到疫情影响,但后期生产发力,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实现增加值10.57亿元,成为去年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是商贸流通有序恢复,文旅融合创新发展。2020年以来,我市服务业特别是一些传统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影响大,消费领域尤其明显。全年餐饮收入下降3.3%,住宿下降3.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逐月好转,但全年仍然下降1.2%,没能实现由负转正。可喜的是,202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5亿元,同比增长2.5%,与去年相比我市第三产业(服务业)不仅排位上升1位,与达州市的差距也由2019年的1.4个百分点缩小到0.4个百分点。随着秦巴海洋馆全面升级,富硒美食“夜宵城”建成营运,我市“消费促升级”亮点显现,社消零增速稳步保持全市第4位。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迁建,龙潭河景区提升,达州市第二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游客522.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5亿元。
五是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投资唱主角”贡献突出。2020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强力推动,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在所有投资中,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2.6%,其增速远高于全部投资,对投资拉动强劲。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达到12.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5.2%。
六是财政金融平稳运行,民生保障更加有力。2020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2亿元、支出规模达到38.5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6.6%和-3.0%。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4.8%。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99元,增速13.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9.5元,增速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8.7元,增速9.2%,排名达州市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