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源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来源:万源市政府办公室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4-07
  • 点击数:人次
  • 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市级相关部门:

    《万源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7日           

     

     

    万源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我市属于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县市之一,为切实加强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2〕121号)和《万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地质灾防治工作责任的通知》(万府发〔2014〕1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市地质灾害受自然因素影响十分明显,强降雨仍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同时因部分工程活动不合理开挖,铁路、公路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弃渣场,矿山废矸废渣堆积区、采空区、塌陷区,水库、电站岸边滑塌区域和“病塘、病库”等都是诱发灾害的重要因素。全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是人口集中的场镇、学校、主要交通干线等地段。目前,经四川蜀东地质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排查,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5处,受威胁户1146户4869人,威胁财产62296万元,涉及28个乡镇(街道办)。其中滑坡78处、崩塌19处、泥石流9处、地面塌陷2处,不稳定斜坡7处;按险情级别划分为小型102处、中型12处、特大型1处;按受威胁户数划分为10户以上的37处,10户以下的78处。

    二、2021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2021年全市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且有强降雨集中时段,主要集中在5~10月,区域性和局地突发暴雨和持续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超出常年水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1. 东北、北部深切割中低山峰丛峡谷区。包括官渡、紫溪、庙子、大竹、白果等乡镇。本区位于大巴山的内弧区,褶皱紧密、断裂多,山岭延伸方向与构造线一致,呈南~北向,山岭海拔一般在2000~2200米,河谷海拔700米。地层发育古老,大都由石灰岩构成,残积层、坡积层很薄,岩层极度破碎,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以崩塌为主,滑坡、泥石流也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威胁乡村、城镇、交通干线、工程设施和部分旅游景点。

    2. 东南、南部中切割中低山窄谷带坝区。包括旧院、石塘、铁矿、八台、白沙、沙滩、井溪、固军等乡镇。本区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与川东新华夏系构造直交复合部位,主要由三迭系灰岩、厚层砂岩和侏罗系厚层砂岩、页岩组成,褶皱趋缓,山岭海拔一般在500~1300米。岩溶发育,现代地貌作用强烈,致使崩塌、滑坡、地面塌陷较多,主要威胁乡村、城镇、交通干线、工程设施和部分旅游景点。

    3. 西南、西北部中切割单面中低山窄谷区。包括竹峪、永宁、黄钟、罗文、长坝、青花、太平、古东关等乡镇。本区位于外弧区及构造复合交接地带,褶皱越趋和缓,主要出露侏罗系紫色砂泥岩,山岭海拔1000~1600米。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河流一般与构造线直交或斜交,在斜切谷地中,沟谷的顺向坡缓,反向坡陡,形成不对称的“V”型谷。河谷及顺倾坡地段坡积,残积物较厚,多数山坡坡度较大,坡积、残积物较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威胁乡村、城镇、交通干线。

    4. 西南、西部阶梯状台地峡谷区。包括鹰背、河口、大沙、草坝、魏家、石窝、玉带等乡镇。本区位于白垩系地层,褶皱疏缓,主要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岩层倾角小,沟谷发育,山岭海拔多在1000~1300米,地表受侵蚀切割,发育成阶梯状台地—峡谷地貌。台面起伏很小,风化壳较厚,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等,主要威胁乡村、城镇、交通干线及部分农田。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1. 重点防治时期:汛期5~9月为重点防治期。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7~9月区域和局部强降雨期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且具有较强的同发性和群发性,需高度关注。

    2. 重点防治区域和防治目标:重点防御人口集中、旅游景点和去年遭受暴雨洪灾等灾害影响以及强降雨诱发或加剧还未能排除的隐患点;通过监测发现变形逐年加剧及突发性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程项目高削坡、高填方,未彻底治理边坡的隐患点。

    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出现后,按照《万源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及地质灾害指挥部的要求,相关乡镇(街道办)和部门要立即谋划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抢险等工作。

    (一)速报灾情。各相关单位、乡镇(街道办)要按照《达州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关规定和险(灾)情速报制度要求,发生灾情和出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在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立即报市人民政府和市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特大和重大地质灾害险(灾)情,接到地质灾害报告后,按相关规定迅速报告达州市人民政府和达州市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灾情报告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威胁对象、处置措施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报告内容还包括伤亡和失踪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应急响应。相关乡镇(街道办)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受威胁的群众,安排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在上级专家赶到现场前,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按照已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相应的乡镇(街道办)领导下,由地质灾害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并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采取科学的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四、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各乡镇(街道办)、市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抓。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抓好重点区段和重点环节的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办)、市级有关部门2021年度目标考核。各乡镇(街道办)要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具体责任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落实专人负责,落实岗位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到基层具体人员,并将灾害隐患点和责任人向社会公示、公布,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二)制定方案,科学防治。各乡镇(街道办)要根据《万源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等制定本乡镇(街道办)的防治预案和应急抢险预案。预案中要明确每个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确定预警预报信号、人员及财产疏散转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各乡镇(街道办)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公示、告知,并填写隐患点“防灾预案表”、“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等。

    (三)加强宣传,群测群防。各乡镇(街道办)、有关部门要坚持不懈抓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预报和避灾措施,普及群众识灾、防灾、救灾知识,增强防治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按照“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市、乡镇(街道办)、村、组、隐患点监测员5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落实专职监测人员,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抓好排查,未雨绸缪。各乡镇(街道办)要贯彻落实“五到位”,即: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到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案和人员到位。要将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和督导工作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始终,切实抓好汛前及汛期的排查、巡查工作,除逐点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外,重点检查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完善、防灾组织机构、监测、防治、预报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不断优化防灾预案。市自然资源局要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情况,组织协调地质队伍对全市31个乡镇(街道办)开展动态巡查,对新发生的危害严重的灾害危险(隐患)点及时纳入2021年防治方案,找准防治重点,落实防灾措施。

    (五)强化预警,提高实效。市自然资源局要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协作,增强预报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同时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市应急管理局电话8619997,市自然资源局值班电话8600219)。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宣传、发改、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民政、公安、水务、交运、卫健、气象等相关部门根据应急指挥部安排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调查,查清灾害发生的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临灾处置和治灾、抗灾措施,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六)加大投入,主动避让。我市将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办)、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专用物资的储备制度,保障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要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21年将对白果镇钟停坝村庄房组庄房滑坡、草坝镇光华村夏家湾组夏家湾滑坡、草坝镇光华村袁家湾组梁上滑坡、大竹镇荆竹园村铧厂组铧厂滑坡、石塘镇双合村吴家坡组吴家坡滑坡、鹰背镇鹰背村三合面组三合面滑坡、竹峪镇包台村两河口组麻柳河坝泥石流等10户以上的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列入市级预案进行重点监测;同时将白果镇长洞湖村范家湾组范家湾滑坡、白沙镇廖家沟村龙门坎组龙门坎滑坡、草坝镇光华村唐家坪组回龙庵滑坡、曾家乡龙泉村丁家坪组瓦泥湾不稳定斜坡、大沙镇月台村宋家坪组万家河滑坡、大竹镇竹东村竹园组土地梁滑坡、固军镇柿树坪村凉水井组甘家营滑坡、官渡镇皮窝村铁厂组大窝凼滑坡、石塘乡杉林湾村东山坡组砖瓦子坪滑坡、太平镇老龙寨村杜家屋基组杜家屋基滑坡、太平镇石岗社区大地坪组检测站滑坡、铁矿镇泥溪沟村磨啄田组团斗坝滑坡、魏家镇龙王堂村龙王堂组村子上滑坡、鹰背镇鹰背村学堂湾组学堂湾滑坡、竹峪镇包台村张家坡组瓦厂梁滑坡等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入重点专业监测点,以上乡镇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专人进行监测;完成长坝镇胡家坪村磨山坪组石板沟滑坡、大竹镇钟楼坪村弓背梁组弓背梁滑坡、草坝镇金银坎社区小学后面滑坡、固军镇红枣社区兴盛路新田湾滑坡等4处治理工程;将白沙镇后河村茶园湾组青龙嘴滑坡、白沙镇后河村场后头组火烧坝崩塌、大沙镇龙井扁村街道组杯子滩崩塌、河口镇永安村金银坝组姚家院崩塌、河口镇土龙场村手爬岩组钻空子崩塌、井溪镇盐源社区花厂湾组花厂湾崩塌、太平镇石岗社区大地坪组检测站滑坡、长坝镇幺滩村大岩湾组庙子梁滑坡、长坝镇花楼坝村长岭岩组长岭岩滑坡、竹峪镇包台村张家坡组瓦厂梁滑坡等10处纳入应急排危工程;积极实施白果镇、草坝镇、大沙镇、石窝镇、长坝镇等乡镇20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避险搬迁工作。相关单位和乡镇(街道办)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实施步伐,彻底消除以上隐患点的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强监督,严格问责。各乡镇(街道办)及市级相关部门要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跟踪管理,对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灾害危害的在建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各矿山企业、万八快速、东区建设、八台山地质公园等重点建设项目要切实搞好地质环境保护,严禁矿渣乱倾乱倒。对严重破坏地质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并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附件:1. 万源市2021年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案表

        2. 万源市2021年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案表


    44号(关于印发万源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do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