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石塘镇坚持把“学堂”办到地头、把“民事”落到人头,鲜明提出“学好百年党史·办好百件实事”笃学力行目标,通过访、干、驱“三字诀”办结销号民生实事113件,推动石塘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一、“访”字开局
“面对面”听音
坚持领导带头、蹲点调研,广泛听取群众心声,梳理建立群众“微心账”,强化靶向施策,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高位起步。
群众说事“跟班听音”。镇党委书记马笠鑫带头进村入户,8名党政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情况,以普通群众身份参加1-2次“村(居)民说事会”,通过“跟班听音”,收集群众对本村(社区)及个人的愿景与诉求120条。
讲授党课“重点听音”。精心安排6名驻村(社区)负责同志到村(社区)讲专题党课,通过边讲授边“现场问政”“现场问计”“现场问需”“现场问廉”,收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3条。
开展联学“全面听音”。利用“党员活动日”等时间节点,开展镇政府机关党支部与农村(社区)党组织“1+1”结对联学6场次,收集场镇垃圾清运、杉林湾村河堤修复、贺家湾村社道路硬化、瓦子坪村土地流转等“急办件”28件。
二、“干”字当先
“实打实”办事
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大力推进“基建惠民”“农旅富民”“治理安民”等重点工作,推动“党得民心、民得实惠”落地落实。
围绕基础建设,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调交通、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镇近年升级改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个,硬化村社道路40公里,新建饮水工程13处,人居环境改善368户,农网改造、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围绕产业培育,抢抓东西部浙川扶贫协作契机,鲜明“党旗飘扬、绿茶飘香”工作思路,优化“茶旅融合、农旅结合”发展路径,发展富硒茶园1.28万亩,培育种养大户22户,涌现出“茶公子”王灿、“自强哥”兰松安、“拓荒牛”王让银等时代“农创客”,带动群众持续创业增收。
围绕基层治理,健全“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聚焦场镇社区、乡村边界、新村聚居、务工飞地等4个重点区域版块,分类研制基层治理月度工作清单,强化分“版”施策、精准治理,完成新置路灯、垃圾清运、化解纠纷等基层治理事项30余件,群众满意度到达97.2%。
三、“驱”字求实
“心贴心”聚力
坚持把汲取党史之“钙”转化为办好实事的精神动力,把激发群众内驱力作为办成实事“重头戏”,推动形成“党内带党外、干部带动群众”浓厚氛围。
坚持“建馆增信”聚力。结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坚持“一村一主题”创建村史馆,通过实物、拓印、3D图等方式,再现“红色”战斗场景、还原“农耕”历史场景、展示“民俗”演变场景,让广大群众“穿越时空”唤醒记忆、感恩奋进,催生“瓦村茶语”“多彩长田”等先进典型。
坚持“挎包宣传”聚力。整合农民夜校“十讲”教育师资和驻村力量,组建7支挎包宣传队,集中开展惠民政策、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疫情防控“进万家”12场次,群众自发在微信群发起“说实事、办实事,这事那事大家事,大伙齐心办成事……”顺口溜“接龙”,不断凝聚群众智慧力量。
坚持“温馨关怀”聚力。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带队,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走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受灾群众等弱势群体26户,发送慰问及救助资金1.2万元,受助群众把党组织的关怀内化为“抱团发展”动力,创建瓦子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十四五”追梦圆梦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