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市卫健局党组书记段仁权召集局党组成员、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和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市中医院八楼大会议室深入传达学习《市委工作报告》,贯彻落实市委七次党代会精神。
大会通过领学报告全文,原原本本进行研读;同时结合工作实际,认认真真进行领悟。通过学习,与会人员对过去五年的工作有了深入的体会,对未来五年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高屋建瓴,紧扣民生,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是激发我们工作动力的源泉,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谋划布局是指引我们工作前进的标杆,我们将脚踏实地,细化措施,把报告精神吃透吃准,一句话语就是一个目标,一段嘱托就是一股力量,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一月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向更新的高度,更广的维度。
结合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建设名、绿、优、新四城”要求,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川渝陕结合部医疗卫生服务制高点。按照“一主、一副、七片”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三乙医院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医养综合业务用房及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建设,在巩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的基础上,对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的标准,从总体建筑面积、业务用房面积、功能科室设置、医务人员配备、医疗设备添置、医疗业务拓展等多方面精准发力,尽快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医疗卫生服务制高点。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传染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精神病医院二期项目建设,巩固市妇计中心二级甲等创建成果,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水平,不仅让全市人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还要把优质资源向周边区县辐射输送,带动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和应急处置互助协作机制。在优化升级现有民营医院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川东北康养和肿瘤康复中心、龙潭河康养医院、黑宝山康养医院、驮山康养中心,切实把生态福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康养旅游的资本引擎。以乡村振兴和续写“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抓好白沙医疗副中心,石塘、草坝、竹峪、大竹医疗次中心,官渡公共卫生次中心,罗文、黄钟急诊急救次中心建设,巩固建制乡镇整合非建制乡镇医疗卫生资源,做大做强建制乡镇的达标卫生院,建制村的达标卫生室,落实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错位配置,同频推进,实现“1+1>2”的抱团发展目标。
二是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锤炼川渝陕结合部医疗卫生服务尖兵连。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弥补填充万达开三地发展极、引领发展城宣万三城空白点,通过东西部协作发展、上下级对口支援、区域间支持帮助,打造“四名(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工程”。搭载“千名硕博进达州”等体制机制平台,加大高层次医务人员招录引进力度,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开展多层级、多元化、梯队化培训培养,着力提升现有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不断引进新技术。在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经费全额保障问题,着力解决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制机制瓶颈问题,着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单位政府购买服务问题,着力解决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难题。通过“三医(医疗、医保、医药)”监管平台,破除“以药养医”顽瘴痼疾。实施县域医务人员统筹管理,实现福利待遇向一线人员倾斜的目标。不断更新换代医疗设备,按需配备核磁共振、CT、DR等大型医疗设备,不断充实更新基本医疗设备,放宽现代化医疗服务设施设备准入,让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进一步落实医疗卫生惠民政策,坚持川渝陕结合部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实施五大行动,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降低贫困人口疾病发生率,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夯实卫生人才队伍基础,遏制政策外多孩生育行为。落实两个确保,提升县域内就诊率,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慢性病门诊维持诊疗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兑现八个100%,全面落实精准识别的医疗扶持、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险、六项补充医保扶持、分级诊疗、控制医疗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就医社会公示。落实十免四补助,对贫困人口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人给予补助,对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按700元/人给予对症治疗补助。实施分级诊疗,乡村医疗机构承担70种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市级医疗机构能有效诊治200种常见病、多发病和中等程度疾病。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实施“两保、三救助、三基金救助”,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倾斜支付政策;医药爱心基金、卫生扶贫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