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万源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 来源:万源市政府办公室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8-04-20
  • 点击数:人次
  • 万府办发〔2018〕5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万源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万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4月20日          

     

    万源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我市属于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区,为切实加强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制定本预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市地质灾害受自然因素影响十分明显,强降雨仍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同时因部分人类工程活动不合理开挖,铁路、公路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弃渣,矿山废矸废渣堆积区、采空区、塌陷区,水库、电站岸边滑塌区域和“病塘、病库”也是诱发灾害的重要因素。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的重点是人口集中的场镇、学校、主要交通干线等地段。目前,经相关资质单位排查,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61处,受威胁户1110户4758人,涉及42个乡镇。其中,滑坡123处、崩塌25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4处,不稳定斜坡6处;按险情级别划分为中型5处、小型156处,10户以上的30处。

    二、2018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2018年全市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但有强降雨集中时段,并主要集中在5—10月,区域性和局地突发暴雨和持续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超出常年水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峻形势尚未改变。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1. 东北、北部深切割中低山峰丛峡谷区。包括官渡、梨树、皮窝、大竹、钟亭、白果等乡镇。本区位于大巴山的内弧区,褶皱紧密、断裂多,山岭延伸方向与构造线一致,呈南—北向,山岭海拔一般在2000—2200米,河谷海拔700米。地层发育古老,大都由石灰岩构成,残积层、坡积层很薄,岩层极度破碎,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以崩塌为主,滑坡、泥石流也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威胁乡村、城镇、交通干线、工程设施和部分旅游景点。

    2. 东南、南部中切割中低山窄谷带坝区。包括旧院、石塘、铁矿、沙滩、井溪、白羊、固军等乡镇。本区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与川东新华夏系构造直交复合部位,主要由三迭系灰岩、厚层砂岩和侏罗系厚层砂岩、页岩组成,褶皱趋缓,山岭海拔一般在500—1300米。岩溶发育,现代地貌作用强烈,致使崩塌、滑坡、地面塌陷较多,主要威胁乡村、城镇、交通干线、工程设施和部分旅游景点。

    3. 西南、西北部中切割单面中低山窄谷区。包括竹峪、永宁、虹桥、黄钟、罐坝、赵塘、石人、罗文、花楼、太平、茶垭、青花等乡镇。本区位于外弧区及构造复合交接地带,褶皱越趋和缓,主要出露侏罗系紫色砂泥岩,山岭海拔1000—1600米。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河流一般与构造线直交或斜交,在斜切谷地中,沟谷的顺向坡缓,反向坡陡,形成不对称的“V”型谷。河谷及顺倾坡地段坡积,残积物较厚,多数山坡坡度较大,坡积、残积物较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威胁乡村、城镇、交通干线。

    4. 西南、西部阶梯状台地峡谷区。包括河口、秦河、庙垭、鹰背、大沙、草坝、魏家、石窝、玉带等乡镇。本区位于白垩系地层,褶皱疏缓,主要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岩层倾角小,沟谷发育,山岭海拔多在1000—1300米,地表受侵蚀切割,发育成阶梯状台地—峡谷地貌。台面起伏很小,风化壳较厚,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等,主要威胁乡村、城镇、交通干线及部分农田。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1. 重点防治时期:汛期5—9月为重点防治期,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7—9月,区域和局部强降雨期间,滑坡、崩塌等灾害增加,且具有较强的同发性和群发性,需更加高度关注。

    2. 重点防治区域和防治目标:重点防御人口集中、旅游景点和去年遭受暴雨洪灾等灾害影响以及强降雨诱发或加剧还未能排除的隐患点;通过监测发现变形逐年加剧及突发性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程项目高削坡,未彻底治理边坡的隐患点。

    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出现后,按照《万源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及地质灾害应急救灾指挥部的要求,相关乡镇和部门要立即组织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抢险等工作。

    (一)速报灾情。各相关单位、乡镇要按照《达州市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关规定和险(灾)情速报制度要求,发生灾情和出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在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立即报市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特大和重大地质灾害险(灾)情,接到地质灾害报告后,按有关规定迅速报告达州市人民政府和达州市国土资源局。灾情报告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威胁对象、处置措施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报告内容还包括伤亡和失踪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应急响应。相关乡镇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受威胁的群众,安排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在上级专家赶到现场前,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按照已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相应的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地质灾害应急救灾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并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采取科学的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四、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各乡镇、市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抓。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抓好重点区段和重点环节的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御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乡镇、市级有关部门2018年年度目标考核。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具体责任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落实专人负责,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岗位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到基层具体人头,并将灾害隐患点和责任人向社会公示、公布,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二)制定方案,科学防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万源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结合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等制定本乡镇的防御预案和应急抢险预案。预案中要明确每个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确定预警预报信号、人员及财产疏散转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公示、告知,填写隐患点“防灾预案表”“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等,并将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申报表和现场核实调查表”在5月底前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三)加强宣传,群测群防。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坚持不懈抓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使广大群众基本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预报和避灾措施,普及群众性识灾、防灾、救灾知识,增强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按照“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市、乡、村、组、隐患点监测员5级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落实专职监测人员,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抓好排查,未雨绸缪。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贯彻落实“五到位”,即: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简单评估到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案和人员到位。要将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和督导工作贯穿于地质防治工作的始终,切实抓好汛前、汛期的排查、巡查工作,除逐点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外,重点检查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完善、防灾组织机构、监测、防治、预报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不断优化防灾预案。市国土资源局要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情况,组织协调资质地质队伍对全市52个乡镇开展动态巡查,对新发生的危害严重的灾害危险(隐患)点及时纳入2018年预案,找准防治重点,落实防灾措施。

    (五)强化预警,提高实效。市国土资源局要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协作,增强预测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同时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市政府应急办电话8730222,市国土资源局值班电话8600219)。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时,宣传、国土、应急、民政、公安、安监、水务、交运、卫生、粮食、气象等相关部门必须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调查,查清灾害发生的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临灾处置和治灾、抗灾措施,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六)加大投入,主动避让。我市将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专用物资的储备制度,保障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要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8年将白果乡庄子坪村万家沟滑坡、官渡镇水田坝村林家湾滑坡、玉带乡茶园河村望中坡滑坡等10户以上的3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入市级预案进行重点监测,同时将分步、分批申报纳入治理工程;将沙滩镇、大竹镇两个重点场镇列入重点场镇监测点,以上乡镇要严格按相关要求落实专人进行监测;完成花楼乡马鞍山村朱家坝滑坡、大竹镇胡家沱泥石流、罗文镇丛笋坪滑坡、青花镇赵尔坪滑坡4处治理工程,鹰背乡大垭口村核桃垭崩塌、旧院镇红岩村跳蹬河崩塌、旧院镇红岩村龙坠潭崩塌、太平镇毛坝村二组烟登坡滑坡、沙滩镇万田社区魏作刚屋后崩塌、青花油房沟村凉水井泥石流、大竹镇石岭子村冯家院子滑坡等7处应急排危工程和鹰背、秦河、河口等乡镇30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避险搬迁工作。相关单位和乡镇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实施步伐,彻底消除以上隐患点的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强监督,严格问责。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要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跟踪管理,对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灾害危害的在建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矿山企业及347国道、东区、八台山地质公园等重点建设项目要切实搞好地质环境保护,严禁矿渣乱倾乱倒。对严重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并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附件:1. 万源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

    2. 万源市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市级防御预案表

    3. 万源市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点(乡镇级)防御预案表


    54号(2018年度万源市地灾防御预案的通知).doc

    分享到: